高新產業發展分析(華高薦書創新的空間)
2023-09-19 20:32:34 1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國家競爭和區域競爭日益加劇,競爭力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創新能力的高低。眾多研究表明,創新常常來自國家或區域內部企業集群的互動之中,但創新機理較為複雜,在國際學術界也是研究熱點。
縱觀全球,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地方特色集群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但總結成能夠普遍推廣的政策工具,或標準化操作流程,卻非常難。
而北京大學王緝慈教授的《創新的空間——產業集群與區域發展》一書,在這方面做出了創新性的嘗試。該書全面而深刻地指出關係到區域和國家競爭優勢的公共政策變化,為集群及區域的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科研角度看,有助於我國區域研究、產業研究和企業研究等方面的進展,促進大學有關學科的科研活動的開展;從教學上看,它是一部很好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不僅可供有關學科的研究生使用,而且對本科生、甚至對中學地理教師等都有重要參考意義。從經濟發展角度看,它有助於企業家更好地認識區域發展對其成功的意義,採取更好的企業競爭和合作戰略;有助於政府認識區域發展的含義和政府的作用,正確地制定相關政策,促進創新,創造財富。同時,它也是一部經濟地理著作,對我國經濟地理學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創新的空間——產業集群與區域發展》
編著:王緝慈 等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8月(修訂版)
本書從產業組織和創新區位的分析出發,追溯了產業集群理論和政策研究的本源;從技術變化和全球競爭的視角,論述了集群政策的目標、內涵和行動的要義。書中提供了多個案例,剖析了創新集群的經驗及非創新集群的困境和升級途徑。
本書共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理論回顧。從企業的區位談起,包括生產的空間組織、創新的區位、學者對產業集群的認識過程、對聚集的社會文化環境認知、全球化波動背景下的產業轉移理論、創新集群的兩大學派、集群政策和合作行動的理論、實體的創新空間——創新街區、發達國家創新集群的三個經典案例等。
下篇:對巴西希諾斯谷鞋業集群和中國幾個典型案例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剖析。
作者簡介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王緝慈教授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1980年開始在北京大學地理系任教,2011年退休。
代表著作:《現代工業地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新的產業空間——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與布局》(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超越集群——中國產業集群的理論與實踐》(合著,科學出版社,2010年)、《創新集群三十年探索之旅》(科學出版社,2016年)等,發表中英文著作近二百篇。
《創新的空間》是北京大學教授王緝慈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學部項目《新產業區理論及其在我國的應用研究》的最終研究成果,以及管理學部項目《我國鄉鎮企業集群的競爭力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也是她曾經承擔過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與布局研究》的繼續並升華。
該書是國內第一部較系統而全面地從企業集群分析區域發展的理論著作,也是國內第一部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新的產業集聚區域進行詳盡分析的報告,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
在初版《創新的空間》出版十多年之後,王緝慈教授再次對該書進行修訂,將當初對集群的理解,與經過這十幾年實踐和觀察之後的反思,通過修訂版呈現給讀者。修訂版的《創新的空間》對內容進行了高度的濃縮、補充,文字更精煉,邏輯更清晰,其中的案例也作為正文單獨列出章節,並刪去了初版中過時的案例。
附本書《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