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做出極端行為(幫你控制住那些不自覺出現的消極想法)
2023-09-20 06:02:50 1
你可能知道動物有反芻(chú)行為,以幫助消化食物。但你不知道的是,人類也有!只是它發生在我們的大腦裡……
1 「反芻思考」對我們的影響在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中,我們是不是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
某件事情的發生,讓我們出現一些負面、消極的情緒。而這之後還會繼續出現自責的想法。那麼此時我們就出現了——「反芻思考」的現象了。
和動物的不一樣,我們大腦進行的「反芻思考」卻只會越來越糟。它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情緒和想法,而且我們很難去控制自己不這麼幹!它會在不知不覺中的引導我們走向自我責備的道路。進而可能加劇我們的憂鬱和焦慮情緒,並把事情想得越來越糟糕……
打個比喻,如果說「反芻思考」是一個「豬隊友」,那它至少是希望我們變得更好的。只是它用錯了方法,反而拖累了我們。只要找這個「豬隊友」談談,就能改變它。
不過這位「豬隊友」的反應有點快,一有個「風吹草動」就會立馬帶著負面情緒和想法出現。由於它太過於「自動」,所以一旦它出現,我們就會以為這種思維不受控制,進而不去控制。其實,只要我們事先對它有些了解,就能在它出現時立馬控制住它。
當我們漸漸地接近反芻思考,就會看到每個人特有的反芻思考樣貌。想要真正了解它以及它帶來的影響,就從記錄它開始!
反芻思考作為我們內心產生的一種「想法」,該如何去記錄它呢?
我們可以運用「認知記錄表」的方法。這種方法來自於現在很流行的一種心理諮詢流派——認知行為流派(CBT)。
這個紀錄表可以分成兩個表格 :
1、先記錄自己的想法以及情緒。
當你產生了反芻思考時,可以馬上拿出紙筆記錄以下內容:(如果當時沒紙筆,可以在之後回憶並記錄)
首先,我們要寫下事情發生的時間,並且將事情發生的經過寫清楚;下一欄,我們要寫下當時閃過的想法或者畫面(如果你能夠寫出一個想法,請評估一下,你對於這個想法的相信程度有多少);最後一欄,我們要寫下這個想法帶給自己的情緒是什麼,並且給它一個分數。舉個例子:
小明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們的動態,發現他們一起吃飯,而且沒叫他。這讓他有些生氣和難過。之後小明氣洶洶的說:「好啊!不約就不約!你們不理我,我也不理你們!此時,反芻思考也跳出來一起搞事,指責小明為什麼不會主動一點,是不是因為自己有什麼缺點導致友誼變淡了。面對反芻思考地指責,小明的感受越來越差……如果把這件事用」認知記錄表「記錄下來:
現在,我們可以繼續進行第二步了。
3 了解後我們能做些什麼?現在我們了解了「反芻思考」的內容,那麼它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繼續以小明的事例來看看)
「原來,我在意這段關係、在意這群朋友,所以我才會對「他們不約我」這件事感到這麼生氣。」
這時,另一個反芻思考出現了:
「他們一定不喜歡我了」。
反芻思考會非常快速且「霸道」地告訴我們「事情的真相」。但有趣的是,我們竟然就這麼相信了。然後就被反芻思考「牽著走」。
因此,此時我們要暫停一下。認真的和這個反芻思考「討論一下」:
「這件事的發生,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可能發生最糟的狀況是什麼?我可以接受並克服嗎?」「最理想的狀況又是什麼?」「如果我相信了這個想法,對我有什麼影響?」「我可以做一些什麼呢?」「如果_____(我的好朋友)在這個情況下也產生這樣的想法,我會怎麼跟他說?」——《認知治療—基礎與進階》
根據上面這些問題,小明有了一些思考,完成了第二個表格:
2、記錄自己的思考並做打分:
感受到了嗎?
我們會發現,在跟反芻思考「討論」一番後,我們的情緒可能會好起來,但並沒有完全消除。因為這些事情的發生就會造成情緒不佳,無法避免,更不用否認,也不需要急著擺脫它的影響。
然而,這種方法可以及時制止和改善我們不良的情緒,讓我們理性的看待事件,而不至更加失落、抑鬱或焦慮。
倘若事情真的是最糟糕的情況,我們可以把思考聚焦於:
「可能發生最糟的狀況是什麼?我可以克服嗎?」
「如果_____在這個情況下,也產生這樣的想法,我會怎麼說?」
這讓我們能盡力的做到「處事不驚」,讓我們積極地找出新的、可行的辦法,這才能真正有利於問題的改善。
我想這才是「反芻思考」出現的有利之處,給予我們預警,並敦促我們做好準備。
你學會了嗎?
-end-
這裡是聆雲心理
我們不僅分享貼近生活與工作的心理學知識
還提供專業的在線心理諮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