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理說明文的技巧
2023-09-10 08:17:15 3
說明文通過對實體事物科學地解說,對客觀事物做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係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從而獲得有關的知識。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事理說明文的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寫好事理說明文應注意以下幾點。
1.審題──弄清說明對象。
弄清說明對象,首先要弄清是寫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弄清說明對象可以從審題入手。如《食物從何處來》,它的語法結構是「食物‖從何處來」。文章要說明的是食物「從何處來」,即要說明食物是怎麼樣來的。《雄偉的人民大會堂》,「雄偉」是個修飾語,指出說明對象的特徵,「人民大會堂」是說明對象。由此可以判斷出《食物從何處來》是事理說明文,《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是事物說明文。
弄清說明對象之後,就要就題立意──確定中心思想。確定中心思想時,要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是正確。也就是說,我們解說的事物的本質及規律性要有科學的根據,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其次是深刻。深刻是指說明事物要透過現象揭示本質,反映事物內部的規律性。要使讀者不僅了解事物「是這樣的」,而且要明白「為什麼是這樣的」。第三是集中。所謂集中就是重點突出,中心明確。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豐富的,但在確定中心時不能沒有重點,沒有中心,不能企圖在一篇文章裡面面都說到。如果面面都講得不深不透,反而會把中心思想給湮沒了。
2.注意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按事物內在聯繫安排材料,進行說明,可以用邏輯順序。事理說明文是闡述事理的,用邏輯順序便於說明得清楚明白。我們所學課文《向沙漠進軍》就是用了由因及果的說明順序。闡述比較抽象的自然科學原理,一般要由具體到抽象,由事物的表象分析到事物的本質,這樣一種邏輯順序來說明。因為這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比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一文,開頭先介紹「花朵的紅色是熱情的色彩??」然後由紅花的表象分析到「為什麼這樣紅」的本質。同學們在寫作時,究竟使用哪種說明順序,主要是根據說明對象的自身規律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來確定,沒有固定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