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民居說明文
2023-09-10 17:14:21 1
贛南民居說明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尤其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說明文,根據說明特點的不同,說明文可分為自然科學說明文和社會科學說明文兩大類。這類型的作文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贛南民居說明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贛南民居是逃往贛南的客家人建造的。贛南這裡山高林密,土地肥沃,資源豐富。而且古代國內多次重大戰火都沒燃及贛州,所以成了客家先民心目中的「樂土」。故被學術界稱贛州境內「逢山必住客,無客不住山」。此即贛州民居之一大特點。
據老輩人代代相傳,說我們客家人的祖先初來乍到時,大多數人是蹲寮。「寮」,《辭海》釋為「小屋。其建築材料與結構是:有用竹木枝條做牆筋,內外糊泥,茅草或杉皮蓋頂;有的土木結構,陶瓦蓋頂。許多帶寮的村名下記述:「因先曾在此搭寮居住得名」。由此可見寮是贛州客家早期民居,稱得上第二大特點。
在我們贛州客家人中流傳著「草鞋腳上,靈牌背上」的諺語。此話含意有二:一是指我們客家人窮,除祖宗的`靈牌其他一無所有;二是說客家人逃出家門時不能丟祖宗靈牌。所以客家先民建造了土木結構,陶瓦蓋頂的房屋。它最初是用粘質黃土夯築成牆。條件好的,用黃土摻砂與石灰混合夯築,很堅硬。《資料卡片》載有:「早在黃河流域一帶,我們的祖先就用智慧創造了原始的生土建築」。千百年來,土木結構質樸無華的住宅,則是贛州客家民居特點之三。
建房,贛南客家人稱「做屋」。最常見的也是最普通的一種是兩潑水一排過的三間或五間的二層樓房。廳居中,兩旁稱「正間」。進而一棟蓋兩廊的大屋。前棟與後棟之間中開天井,兩邊有連接兩棟之間的走廊。廳不住人,只用於供奉「家神」,商議大事。如建房受地址限制,傍正屋中間開天井,走道稱「巷」;如不受地址所限,加寬的中間院子稱「砂墀」或「禾坪」;砂墀邊上的走道稱「簷階」。這種方塊體,對稱式,廳室組合式的民居,是贛州民居格局的主體,稱為特點之四。
怎麼樣,我們贛南民居很了不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