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寧評論(談談李寧)
2023-09-21 21:04:43 2
李寧設計了一款冬裝,有人不喜歡,將其送上了輿論的審判席。李寧在今天發布最新聲明,說產品設計及造型給大家帶來了困惑和疑慮,李寧表示誠摯的歉意。就事論事是品牌公關的一個重要原則。你得言之有物,回應人們的關切。李寧這份聲明不迴避質疑,將設計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同時態度也很放鬆。我覺著這是比較好的回應。
人們覺得因一款設計而上綱上線,網際網路這片林子真是什麼鳥都有。的確,網際網路應該是一個興趣極度分化的一個地方,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這個林子雖然很大,但一傅眾咻,很難聽到不同的聲音。李寧的遭遇並不是一個偶然,而是大環境裡的高概率事件。如果我們追溯一下各大服裝品牌的遭遇,就知道李寧絕不是中招的第一個。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條心」。人們其實很難做到價值觀念上的趨同。人們看國際新聞,不就經常看到美國人撕裂,法國人內訌,俄羅斯人不團結,全世界都在撕嗎?就是這個道理。一個社會價值觀念上的趨同是環境規訓使然,是在觀念上長期培育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李寧不是遇到了較真的消費者,而是身在一個容易叫「某種真」的市場裡。
這個市場對「某種真」反應格外敏銳。因為有杯弓蛇影的心理,人們才會有捕風捉影的習慣。我們應該警惕上綱上線,但更要警惕的是,這種上綱上線的心理是怎麼被塑造出來的。批評李寧的人當然是好事者。好事本身沒有錯,人人都有評價的自由。一款產品面世,毀譽由人。各種好壞評價總會隨之而來。網際網路容易連鎖反應,點燃一棵乾柴,就會引起一團烈火。
我們應該警惕的不是網際網路的眾聲喧譁,而是哪些東西更容易引發連鎖反應。當人們有了一種既定的心理框架,就容易被這種框架所動員。人們之所以能在網上風起而影從,是因為心裡早就被種下了這種框架。人們就像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鏡,總是會用這種框架去思考問題。做一個品牌其實挺難的,很難讓所有人滿意,所以不能不如履薄冰,不可不戰戰兢兢。
其實,李寧的創始人應該最懂中國市場。李寧曾在運動員生涯中深切體會過社會的人情冷暖。漢城奧運會之後,李寧遭遇了一些令人憤慨的事,說自己懂得了人性。其實,李寧遭遇的事情,本質上與人性無關。李寧在當時的環境裡被當成了社會情緒的一個靶子。後來時代的語境變了,李寧轉換賽道,從體操王子變身商業巨子,開始了另一種成功。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李寧飛天,點燃聖火。李寧的商業版圖開始國際化,產品線變得更專業。比如,韋德之道就是我很喜歡穿的一款籃球鞋。李寧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品牌。我們不妨將李寧放到一個更長時間線索上去觀察。李寧在不同的時期遭遇不同的事。李寧就像一面旗幟,讓我們在不同的時期裡,感受到風吹來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