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文娛最新進展(阿里大文娛為什麼一直做不起來)
2023-09-20 13:16:38 3
內部原因阿里的內部文化有兩個致命之處:
一、當業務花費一段時間做不出起色時,就更換一把手。
二、阿里人擅長業務,但極不擅長管理。一把手空降後往往喜歡把原業務的老人們清退,換上自己的嫡系,對非嫡系完全不信任。
這兩個致命之處導致大量人才和時間的浪費。一把手空降後,換掉老團隊 新團隊熟悉業務的時間起碼要一年,寶貴的空窗期就這樣沒有了。貌似大文娛也換過三屆高層了吧。
比如2019年,樊路遠剛掌舵大文娛的優酷就裁員30%,結果這兩年優酷迅速掉隊。
造成這種慣性的原因是集團制度很完善且過於狼性,一把手權力過大。高層不需要懂管理,自有KPI制度幫其管理員工。久而久之大家思維固化,即使跳槽了行事風格依然不變。
一不尊重內容創造者,覺得內容創造者們辛苦創造的內容不重要,不如流量的幾個要素:大ip,大明星,宣發。
阿里某高管是怎麼評價編劇這個職業的:一群碼字的,可以流水線式批量打造。
只知道砸數據堆流量,如果數據是真的,還好一點,問題是,這些數據跟淘寶上面的店家一樣,是假的。二是不尊重消費者。說消費者是屌絲倒也不算什麼。但這個態度正是「餵屎」的態度。其實就意指消費者太low沒有什麼深度,沒腦子,找幾個ip、明星搞個宣發你們就乖乖把錢送上。不用在電影本身上費心思。故事再爛消費者也會買單。
從消費者、主播、Mcn、品牌方,甚至到某些部門都在玩虛假數據這一套。
大家都穿著皇帝的新衣,對貓膩心知肚明,卻又隻字不提。
文娛最重要的就是內容。
阿里做大文娛的思路,是個很奇怪的事情。
滿滿的網際網路產品思路,縱觀阿里,搞出了最多的各種名詞,計劃,產品。從影業優酷的什麼A計劃,笨鳥計劃,錦澄合制,燈塔,阿里娛,娛樂寶,淘票票等等。
文化和娛樂,你唯一需要的產品,就是內容。有好歌就行,有好戲就行。多買好歌,多拍好戲。
整了一堆的概念,產品,就像整了一堆漂亮的空盒子,然後期待裝進去點好東西。問題是沒有好內容,光有個空殼子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