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這164個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平江這164個孩子一個都不能少)
2023-09-21 01:11:10 1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都不能少。」6月20日,又是一個周末。平江縣特殊教育學校像往常一樣派出13個送教組、48名老師,前往甕江、浯口、虹橋、岑川等24個鄉鎮164名重度殘疾兒童家中,進行「一對一」家庭教學。這些孩子,因患有腦癱、癲癇、自閉症、精神障礙等多重殘疾而不能到校就讀。
「來,娟娟小朋友,老師來幫你按摩!」甕江鎮洪山村安置區內,李怡然老師正在用按摩球給14歲的特殊兒童娟娟做康復治療。
娟娟患有腦癱、癲癇等疾病,手腳活動都有困難。在享受老師按摩的過程中,目光中流露出絲絲愜意。
「娟娟媽媽,我們走後,用這個按摩球,就按照我剛才的方法給娟娟手、腳、背、胸做按摩,每天做3次,每次1小時。」臨走前,李怡然老師不忘給娟娟的家長布置了「家庭作業」。
隨後,記者隨送教團隊翻山越嶺,一路顛簸,來到浯口鎮四豐村。
「浩浩,老師來同你玩個魔術,你猜對了,老師就把糖獎給你!」藍秀清老師笑呵呵地說。
沉默不言的浩浩很配合藍老師,目光注視著老師手中的杯子在桌子上變換,每猜對一次,藍老師就獎他一顆糖。拿到糖後浩浩總是微微一笑。
然後,藍老師拿出識字圖片,通過圖形的辨別,告訴浩浩怎樣區分「男廁所」「女廁所」,「男洗手間」「女洗手間」。接著,指導浩浩書寫「男」「女」兩個字。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寫得很認真。
浩浩今年13歲,屬於智力三級殘疾,有自閉症病情,兩歲的時候媽媽就離婚出走了,浩浩爸爸患有精神疾病,長期在縣城精神病醫院治療,靠跟著80多歲的奶奶生活,屬於未脫貧戶,家庭情況十分困難。
「娭毑,快過端午節嗒,這是我們學校為你家送來的節日禮物。」 毛掌珠老師提著食用油,趙靈芝老師拿著慰問金紅包,遞給浩浩奶奶。
「每次送教,老師都會自發地帶些牛奶、糖果、筆、本子、玩具、尿不溼等送給孩子們。逢節日,學校還發放食物及慰問金。」李援軍老師說。
「 你們的送教時間和送教課程是怎麼安排的呢?」記者好奇地問。
扶貧先扶智。特校校長程永清介紹,上課時間,老師們都有各自的教學任務,只能利用周末、節假日等工作之外的時間進行上門送教服務,每月兩次,每次教學時間為3課時120分鐘。送教課程是送教老師根據學生障礙類別和家長需求量身定製的,以生活自理、社會適應和康復訓練三大課程為主,對學生在運動、感知、語言、認識等各方面的缺陷進行康復與矯正,對有學習能力的送教對象進行一定程度的知識傳授,激勵他們自強不息、發奮圖強。對送教對象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康複評估,並針對他們的殘疾程度和心理、生理特徵制定切實可行的個性化教育方案。實現精準送教、精準康復,脫貧攻堅路上一個孩子都不能掉隊。
送教路上,黨徽閃亮。平江縣特殊教育學校從2014年開展送教工作以來,周末送教成了特校老師們的常態化工作。路程遠,居住地分散,交通不便,個別老師有暈車反應,在學校19名黨員的帶領下,老師們個個幹勁十足,既教育孩子又指導家長,實現了重度殘障孩子從「沒學上」到足不出戶「有學上」。切實保障了適齡重度殘疾兒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不經意間,在藍秀清老師的工作筆記本上,記者看到了這樣一段文字:「從學校到特殊兒童家裡,這條送教路上留下了我們的汗水與艱辛,我們為能參與這項工作而感到驕傲。因為我們的奉獻與收穫並存,我們的付出能換來殘疾兒童的點滴進步。那些程度嚴重的孩子,他們也許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看不懂我們在做什麼,可他們臉上的笑容明確地告訴我們,他們需要愛,他們需要我們!」
路漫漫其修遠兮。回來的路上,記者陷入了沉思,車窗外忽然飄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徐亞平 毛拔群 彭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