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入人心灌籃高手歌曲(聲入人心男團唱了灌籃高手主題曲)
2023-09-20 08:24:24 1
這一期的主題是「獨而不孤,由心而立」。
「獨」是身體的狀態,我們講的「踽踽獨行」,其實本意就是自己一個人行走。「孤」是心靈的描寫,指的是「孤單」。
配合上後一句,這一期的主題就是:
別害怕,你並不孤單,站在這個舞臺上,你可以自己聽由自己的本心,唱自己喜歡的歌。
換高適的話說,就是: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你知道什麼是青春嗎?就是那種夕陽下奔跑逝去的青春。
《灌籃高手》就是很多男孩子和女孩子的青春。
小時候男孩子心裡的自己,都是流川楓。
而女孩子眼裡的他們,都是櫻木花道。
不得不說,美聲天然的敘事能力和歌詠功能真的是流行趕不上的。
說實話這種風格我真的好喜歡啊。尤其是美聲的加入,本來熱血高校一樣氣質立刻變得遼闊起來了。渾厚的聲音把我們的視線從小小的學校操場拉到了半空中,仿佛小時候發生的一切都在眼前。
為了心愛的女孩子大家,信誓旦旦說自己要上清華。覺得自己哪一天能發明個諾貝爾獎作品,認為這個世界都是自己的。
真好。
i wanna die for you.
2011年汪峰出這首歌的時候,人們驚嘆於他創作能力的旺盛,和一張專輯竟然可以給得如此之多——26首歌,簡直可怕,都夠別的歌手實誠地出兩張大專,幾張EP了。
吳青峰將流行搖滾改編成了他自己的風格,那些平平無奇的套路化歌詞被賦予了新鮮的生命:
你充滿了我的遼闊心裡像深冬的雪般鋪天漫地這思念就像是無情地掩埋你已將我深埋地心張信哲有一首《愛如潮水》,裡面句子「我的愛如潮水,愛如潮水將我向你推,愛如潮水將你我包圍」。寫的是愛情裹挾而來的包圍感,那種透不過氣的感覺,雖然緊張,但卻幸福。
這首《地心》講的雖然也是愛情,但更多的是愛而不得的難過。「這感覺就像是完全地淹沒,愛已將我深埋地心」,那種愛而不得的孤寂,那種愛情賦予的沉重,在吳青峰的緩緩道來中,變得沒有那麼冰冷,竟然有些療傷。
他好像在說,沒關係,愛情都是這樣,你別難過了。
好啊,那我不難過了。
你知道胡雪巖是誰嗎?
清代末期著名的紅頂商人。
1861年,太平天國攻打杭州的時候,胡雪巖幫忙從上海調運軍火,支援清軍,被左宗棠賞識。後來主持創辦福州船政局、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直至官居二品,身著黃馬褂。
可就是這個大名鼎鼎的紅頂商人,到了1883年,被各地官僚競相提款、敲詐勒索而引發資金周轉失靈,被迫賤賣。最終,被革職查抄家產,鬱鬱而終。
劉歡的《情怨》《去者》就是電視劇《胡雪巖》的主題曲。
二胡響起的時候,好想回到了茶館,說書人安靜地講述那個百年前令人唏噓的故事。
聽眾們感慨,隨著劇情悲歡落淚歡喜,為了人物命運長息哀嘆。
鐘鳴鼎食散一朝,空守昨日財。夙願扁舟寒江釣,風掠鬚髮白。漢民族的音樂在國內,往往是被忽視的。在這個國家中有著最多人口的民族,雖然也有超多作品,但人們的目光往往放在滿蒙回藏上,人們天然地以為少數民族更能歌善舞。
不,不是這樣的。
這一期的劉歡,是上一季騰格爾的角色。他把漢族的音樂放了上來,告訴你,這,也是我們的文化,也是我們該有的傳承。
上一期的時候,我說,神仙姐姐這是要堅持李泰祥到底了。
這一期,聽到吳青峰介紹的時候,我想,果然。
《歡顏》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講的是一個歌手的愛情故事。現在看起來,劇情很老套:
愛唱歌的齊盈的愛人遭逢意外,不幸去世,之後在歌廳獻唱的他,跟企業家相愛。等到她也愛上企業家的時候,發現自己懷了前任的骨肉。《歡顏》這首歌,就是女主角失戀時,抒發相思苦楚的配樂。
1979年電影上映的時候,就是齊豫演唱。那時候,在流行歌曲裡加入古典音樂元素還是很新鮮的事,也可以說,就是李泰祥開創了這一做法。——齊豫對李泰祥的懷念,不僅僅是對老師的思念,更多的,在這個舞臺上呈現的,是對一代大師的緬懷。
我沒記錯的話,好像這是《歌手》舞臺上第一次出現純舞曲吧?
我這個頭腦不發達四肢更簡單的人對舞曲的興趣實在是……
而且我感覺我的定位是分享更多歌曲相關文化的東西,所以對於《Спектакль окончен》(《劇已終》)這沒什麼要表現的內容,就是單純地嗨的歌曲……emmm……
只是伴舞的人,帶著一些其他的色彩:
我們在舞臺上扮演的,是我們嗎?我們頂著的面具,是我們真想做的表情嗎?只是這種形式,跟這個歌曲內涵的表達,真的搭配嗎?
以及外國歌手真的是,能唱能跳。
另外想質疑一下這個歌詞……你到底要說啥……
愛情結束了,沒有誰。開心的結果,你最美。我要努力,忘記你。音樂停止,戲劇落幕,圓滿結局。乾脆結束,沒有後續。
《浪裡遊》是劉惜君的一首歌。
這深深一吻/至少能擁有/這一時半刻/僅有的認真劉惜君溫暖的聲線,灑脫的表現,配上這首歌,雖然也在獨立,但表現出來的還有一種對片刻溫存的珍惜和淡淡傷感。——這是年輕女孩的成年宣言,我可要改變世界咯,不理你啦!
而楊乃文的表現,就是大女人的那種隨心所欲和毫不在乎。迷幻搖滾,硬硬的咬字,配合上冷漠的表情,以及今天的一身短打,好像是一個北京女孩,聽你對她表白之後,她楞了一下,說:
「什麼?愛我?那你愛吧。」
說實話,楊坤的聲音,乍一聽,會眼前一亮。那種特有的病態的砂礫感,跟後來的菸酒嗓還不一樣,是粗糲的亂石灘,景色不錯,非常新鮮。
但也正是因為獨特得想亂石灘,不是久留人的地方,所以多聽兩遍,就膩了。
等到什麼時候看遍千山萬水,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了,才會因為自己的喜好,再次喜歡他——即便亂石灘,也有人喜歡那種亂,和粗糙感。
楊坤沒有像劉歡一樣,在自己鼎盛的時候,追求音樂性,做實驗、概念的事,而是局限在了自己的「苦情勵志知性男人」的人設上,於是無論《牧馬人》還是《空城》,無論藉助了多少民族、地域元素,其實都沒有逃開《無所謂》的範疇。
他還是那個踮腳踩菸頭的楊坤,只是有時候扭扭屁股罷了。
楊坤說《真的很在乎》是他從幼稚到成熟的作品,其實就是出道十年,從青年到中年,頓悟式地意識到家人、朋友的重要。
就像你我一樣,小時候只想長大離開家。
等到真的離開家了,發現最不想離開的還是童年。
當年竹馬青梅,天空海闊,眼裡章臺路。
如今隻身片影,暮雨江湖,心中父和母。
忽然想起來蔣捷的《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歌手》第八期,其實略略有些審美疲勞了。
劉歡老師依舊在努力傳播自己的音樂理念,儘管他自己說,「就是在玩」,可實際上,每一期節目他都試圖教導些什麼,好讓更多人能夠接受更高的音樂性。
齊豫老師依舊在傳播中國臺灣黃金時代李泰祥老師的作品,吃齋念佛的她心中本不該有執念,但卻一直堅持著要將這些遺珠給更多人展示——你看,這個,可好聽了。
楊坤依舊在傳播自己的作品,他「成熟傷情男人」的人設其實已經足夠堅實了,但他依舊不肯嘗試新鮮的東西。
吳青峰展示了自己黑暗的一面之後,轉而又投入舒適區,繼續給人溫暖。
波琳娜一直以拿第一為目標。
楊乃文的看似「冷漠」的背後,其實是「害怕」——她害怕自己不被喜歡,這一點太明顯了。
聲入人心是真的眼前一亮,我沒看過聲入人心,但是他們的表現值得鼓掌——如果能進一步發揮優勢,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可能會更好。
期待下一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