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為什麼這麼多年還能挖到骨頭(恐龍僅存在1億多年就毀滅了)
2023-09-21 03:01:27 3
說起恐龍和鯊魚,相信很多朋友都能立刻反應過來這是兩種極其兇殘的動物,各自在自身所處的生態系統食物鏈中處於頂端位置。因為大家都知道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時就已經滅絕,所以現在的人們談起恐龍時並不會下意識產生恐懼感。然而,當人們談及鯊魚時,大多數人都會表示害怕,這是因為鯊魚至今仍生存在地球上,而人們深知鯊魚的危險性。
事實上,相比於恐龍,鯊魚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更早。鯊魚早在五億年前就已經存在於地球上了,比恐龍的出現時間還要早上3億多年。然而,恐龍僅存在地球上1億多年就滅絕了,為什麼鯊魚卻能存活至今呢?
人們認為鯊魚得以存活至今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其一在於鯊魚自身獨特的身體構造。鯊魚的嗅覺極其敏銳,它們能通過數哩外魚類散發出的氣味分子定位出魚群的位置。此外,鯊魚頭部有個能夠探測到電流的特殊細胞網狀系統,該系統被科學家們稱為鯊魚的「電感受器」。鯊魚憑藉「電感受器」可以感覺到6百尺外的魚類或動物所造成的微電波震動。這使得鯊魚在捕食獵物時佔據先發優勢。
原因之二在於鯊魚特殊的繁殖形式。在雌性鯊魚體內的卵子完成受精之後,不同種類的鯊魚的受精卵可以通過卵生、卵胎生以及胎生等三種方式中的一種進行發育。大型卵生鯊魚一般在完成受精後將帶有厚厚的卵鞘的卵產下,卵生鯊魚的孵化時間極短(幾天或幾星期)。
不同於卵生鯊魚,胎生類鯊魚的受精卵的發育時間較長。。然而,在母鯊的子宮中發育長大的胎生幼鯊因為在生長期間得到很好的孕育,所以胎生幼鯊出生後能夠立刻適應嚴酷的大海(遠洋的大部份鯊魚都是胎生)。
無論不同種類的鯊魚的受精卵屬哪一種發育形式,一般說來鯊魚每次生產的平均數量達十數尾到數十尾不等。不同種類的鯊魚受精卵發育形式的多樣性以及鯊魚每次繁殖的數量給鯊魚這一物種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保障。
原因之三在於異於陸地的海洋生存環境。不同於因地殼遠動而分成幾大版塊的陸地,海洋自始至終是相互連接的。這也提高了生活在海洋裡的鯊魚適應地球環境變化的靈敏度。生活在陸地上的生物,儘管體型巨大如恐龍,自然災害發生時,很大程度上因為地理環境的阻隔而無法逃過災難。而生活在海洋裡的鯊魚,儘管天外飛來橫禍或是地面上因火山噴發而生靈塗炭,都可以通過游離災難發生地另覓家園而得以生存,不至於整個物種滅絕。
然而,近年來,隨著人類對於魚翅的追捧,人們肆意捕殺鯊魚。照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5億多年的鯊魚會否因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而面臨滅絕則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