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龍海鎮下街組(2人國土所的民族情)
2023-10-18 07:26:25
有這樣一個地方,最高海拔有2689米,常年陰雨連綿,霜雪冰凍現象嚴重,東南暖流和西北寒流常年在這裡交匯,早晚溫差大,氣候變化快,被稱作彝良的「小西伯利亞」 ;這裡是彝良縣唯一一個彝族苗族鄉,是一個集高寒、邊遠、貧困於一體的多民族聚居地,彝族人口佔全鄉總人口的19.49%,並有自己的語言、服飾、圖騰和習俗。
這裡有一個國土所,所裡有兩個人,一個叫羅紅育,一個叫遲煥迅。他們要負責124.46平方公裡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特殊的地域環境,決定了所裡的工作需要長期與少數民族同胞打交道,需要克服民族、語言、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不同的障礙。儘管如此,他們對高寒、邊遠的自然條件毫無畏懼,因為他們心中時刻裝著一句話——「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時刻思考著如何與民族同胞拉近關係。他們常年奔波在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非法小煤窯巡查、違法用地查處等工作一線,紮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與民族同胞和睦相處、休戚與共、和諧發展,這裡成為了他們心中的第二故鄉——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樹林彝族苗族鄉。
彝良縣樹林彝族苗族鄉位於縣城東南部,是1988年農村機構改革時的新建鄉,是彝良的「南大門」。全鄉轄4個村民委員會(其中樹林、林口兩個村為民族村),79個村民小組,境內居住著漢、彝、苗、回、菜5種民族。
「半路出家」選擇國土資源工作
羅紅育和遲煥迅都是「80後」,以前都是師範生,畢業以後都當了老師,2013 年通過選調考試分配到樹林鄉國土資源所,也算是「半路出家」。
不同的工作性質、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考驗著初入國土資源行業的兩位年輕人。如何更好地轉變角色,儘快進入工作狀態,熟悉工作內容和地域環境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個難題。
樹林所屬於奎香國土資源分局管轄,一進所裡,分局原負責人李紹宇就告訴他們,基層的國土資源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嚴防地質災害和排查非法小煤窯,實現保資源、保發展、 「零死亡」目標。
接下來,他們開始熟悉地災隱患點和煤窯的分布情況,並在老同志的帶領下開展地毯式巡查排查。因為鄉村道路崎嶇陡峭,這讓他們第一次體會到基層國土資源工作的艱辛,也感受到肩上的責任重大。特別是非法小煤窯遍地開「花」,全鄉列入重點監管的井口就有 57口,再加上樹林鄉地理位置特殊,地處兩省三縣五鄉接合部,很多地方是非法小煤窯監管的盲點和死角,一不小心就會出事。
摸清了地災隱患點和非法小煤窯的分布情況,羅紅育和遲煥迅每月至少要巡查 3 次。所上沒有巡查車,全靠騎摩託車巡查,羅紅育一開始不會騎,為了學騎摩託車,他不知摔過多少次,有一次小腿還被摩託車排氣管燙傷,脫了一層皮。
解決糾紛有訣竅
遲煥迅是本地人,也是所長,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民族風情了解較多,深知與民族同胞的相處之道。很多事情只要他一出馬,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遲所長嗎?你們快來看看吧,蔡超銀和劉發文家因修房子的事要打起來了。」2014 年9 月的一天,樹林村樹林組村民小組長羅成祥急切地打來電話。放下電話後,遲煥迅和羅紅育立即趕赴現場。
來到村裡,只見 10 多位村民聚集在村民小組長家裡議論紛紛。經了解得知,蔡超銀和劉發文家兩家的房子間隔有 1 米左右,現在劉發文家房屋破舊,要拆舊建新,因受建房用地面積限制,靠近蔡超銀家房屋的位置多出了 0.8 米的陽臺,而劉發文家認為房屋中間的位置是屬於他家。兩家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
遲煥迅勸導雙方先冷靜冷靜,並把蔡超銀和劉發文請到村民小組長家,給他們每人倒上一杯酒,大家一邊喝酒一邊聊天。酒過三巡,氣氛不那麼僵持了,遲所長打開了「話匣子」。他對劉發文家未批先建的行為提出嚴肅批評,要求他立即停止施工,接著又深入淺出地宣講相關法律法規,讓他們明白拆除舊房修建新房也要經過審批,擅自拆舊建新就是違法行為;同時也希望蔡超銀家忍讓一下,畢竟大家是鄰居,都是少數民族同胞,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談心,劉發文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蔡超銀也同意劉發文家建房時位置可以挪出來一點,中間間隔的位置作為公共過道兩家共有。雙方也保證不再發生糾紛,大家心裡的「疙瘩」終於解開了。
離開時,遲所長遞了點錢給村民小組長,稱讚他家的酒好喝。在民族地區工作,遲煥迅總結出一些解決矛盾的訣竅,其中之一就是少數民族豪爽、好酒,只要你同他們喝酒,就說明你尊重少數民族同胞,把少數民族同胞當朋友。在他們心中「喝酒」是傳遞友情最原始的方式,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苗家小夥攜手彝鄉姑娘
羅紅育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人,苗族,2009 年 7 月大學畢業後,通過昭通市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分配到彝良縣的小學教書。在 3 年的特崗教師服務期滿後選調到國土資源所,並在彝鄉邂逅了現在的妻子,找到了甜蜜的愛情。
羅紅育性格靦腆,初到國土資源所工作時,很不適應彝鄉的生活方式,也不適應所裡的工作方式。他覺得不像教書那樣單純,群眾不信任不支持,讓他很苦惱。後來,他認識了漢族姑娘康菊,兩人一見鍾情,很快確定了戀愛關係,雖然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但雙方父母非常支持二人的結合。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妻子的幫助下,羅紅育很快融入少數民族同胞大家庭中,積極參加彝族火把節、苗族花山節。如今,下鄉遇到群眾,常叫他到家裡坐坐,過年過節殺豬宰羊,還會請他到家中做客喝酒。
目前,樹林彝族苗族鄉已被列為昭通市民族團結示範點,打造「具有彝族特色的彝良南部窗口」特色集鎮建設工程基本完成,樹林鄉國土資源服務中心即將破土動工。隨著具有濃鬱彝族風情的特色集鎮初具雛形,昔日深山裡的窮山村正逐步成為綻放在大黑山裡耀眼的「高原明珠」。
圖文|鄧鴻雁
編輯|孫楠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