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對陶弘景的評價(辭官為民的陶弘景為什麼卻被世人稱作)
2023-10-13 07:18:40 3
生於齊梁間的陶弘景,是學富五車的道家弟子,能直觀地感受到社會人事的變化。早年在齊朝做過小官,和蕭衍有交往。蕭衍平建康(今南京),兵至新林,正是齊梁禪代之際,陶弘景派弟子取小道上表迎候,引用圖讖,認為天下必歸梁。
梁武帝蕭衍即位後,想讓已經隱居茅山的陶弘景為官,輔佐朝政。陶於是畫了一張畫給梁武帝,畫中有兩頭牛,一頭自在地吃草,一個頭帶著金籠頭,被拿著鞭子的人牽著鼻子。梁武帝看了,便知其心隨了其意,但每有國家大事,總要專門向他討教,書信來往不絕。陶弘景的信一到,梁武帝先要焚香淨手再開讀,虔誠備至,因此社會上給這位隱士取了一個雅號叫 「山中宰相」。
應該說,盛名之下,其實相符。別的不說,陶弘景臨終之際所寫《題所居壁》 ——「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談空。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一詩—— 就足以證明他的丞相之才。他說夷甫與平叔等人,自由放縱,坐在堂上說空話,貽害國家和人民,造成惡劣的後果,中原天子的昭陽殿,要變成北方胡人的安樂窩,不知他們知不知道?陶弘景的話似乎已經預見到了梁朝的氣數和梁武帝的晚景,而後來梁朝的名存實亡,建康被侯景率兵攻陷,梁武帝為侯景挾持最終憋悶死去的事實則應驗了陶弘景的預見。
陶弘景用它「山中宰相」的經歷詮釋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一句話的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