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什麼(一個民族的遠航)
2023-10-13 07:15:55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什麼?圓明園遺址提到中國近代史,就離不開「屈辱」和「抗爭」的主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什麼?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什麼
圓明園遺址
提到中國近代史,就離不開「屈辱」和「抗爭」的主題。
1840年,英國人用堅船利炮轟開了晚晴閉關鎖國的大門,一頭沉睡千年的東方雄獅終於從夢中醒來。面對這個讓自己無比陌生的新時代,曾經威風凜凜的雄獅再不復往日的風採,軟弱的清政府無力抵抗外敵的入侵,中華民族迎來了歷史上最為屈辱的時刻。
在戰敗割地賠款的屈辱中,中華民族的歷史翻開了近代的篇章。「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抗爭。」。伴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均湧現出了一批批有識之士,他們在內外交困的環境中開啟了艱難的抗爭屈辱的徵程。
年少時,最不喜的便是這一段歷史,「落後就要挨打」,那種屈辱和苦痛在今天仍然能深深地刺痛每一個少年的心,更何況那些身在歷史中的人!
在當時的中國社會,儘管各個階層的人們立場不同、見識不同,但他們都在努力為中國尋求出路。我們所熟知的洋務運動、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歷史事件,都是他們做出的艱難努力。
只是,教科書上的近代史都太過籠統簡略,讀來總有種模糊朦朧的感覺,看著一個個代表不同階級的群體登上歷史舞臺,短暫閃耀過後就消失了。可他們究竟是如何受到新思潮的影響,又是如何覺醒的呢?不同的群體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繫呢?這些具體的人和故事,是史書裡不會記載的。
最近讀了一本口述史,來自關河五十州的《一個民族的遠航》,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新的認識。
《一個民族的遠航》
關河五十州是著名的暢銷紀實作家,對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頗深,擅長口述史料的寫作,作品立論客觀嚴謹,史學基礎紮實,已出版多部歷史紀實作品,包括《一寸河山一寸血》《戰神粟裕》《虎部隊》《張作霖大傳》等,還有「日本大敗局」系列 、「晚清帝國風雲」系列,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不僅是語言鮮活、引人深思的文學著作,更是敘事生動、求證嚴謹的歷史教科書。
在這本《一個民族的遠航》中,關河五十州充分發揮了自己在口述史料寫作方面的優勢,以「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一生的經歷為線索,詳實地記錄了晚晴社會幼童留美的那段史實,展現了中國近代社會群體覺醒的艱難歷程。
容閎
容閎,號純甫,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是第一個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不僅參與創建了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上海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還組織了清政府的第一批官費留美幼童,是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以前讀書的時候,看到書上那些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的事跡記載,總會好奇,他們也曾是懵懂的幼童,天真的少年,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有如此的覺悟,開始擔憂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前途?當他們遇到挫折和打擊的時候,又是什麼支撐著他們繼續堅持下去呢?對於這類非常個人化的問題,歷史書上沒有答案,而我在這本《一個民族的遠航》中,依稀找到了答案。
容閎最初決定前往美國留學,是因為家境窘迫,想要去新世界尋找一個出路。後來,在美國,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耶魯大學,並從這所世界著名的學府畢業。學成回國後,面對風雨飄搖的國家和破敗的山河,容閎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他希望能夠為自己的祖國做點什麼,來改變民族的現狀和未來。
容閎決定,推動一個「植柳計劃」,由清政府出面,派遣幼童赴美留學。他的這個偉大設想得到了清廷重臣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在二人的推動下,清廷啟動了幼童赴美留學計劃,這批幼童也成為了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第一批留美幼童
只是,面對著一艘即將傾覆的大船,單憑個人的力量是很難組織的。由於受到頑固守舊派的阻撓,留美幼童還沒來得及完成學業,就被強制回國。作為留學計劃的負責人,容閎也無力阻止幼童們的回國。
幼童們回國之處,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嚴重歧視,他們被描繪成了背叛國家的「洋毒」。但這些幼童們並沒有因此而消沉頹廢,他們默默地承受了所有潑到身上的髒水,同時也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夠證明自己的機會。
在每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中,都有留美幼童們堅毅果敢的身影,他們從未放棄振興民族的努力,有的投身實業救國、技術興國,比如修建京張鐵路的詹天佑、鍾文耀;有的展現出了自己絕佳的外交才能,在外交場合儘自己最大努力捍衛著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和利益,比如唐紹儀、梁誠;還有的在戰爭中義無反顧地為國捐軀,比如沈壽昌。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有很多次我都需要暫時停下來,平復一下自己憤懣、激動又備受鼓舞的情緒。在那個波譎雲詭的時代,每個人都不得不隨著歷史的潮流起起伏伏,而這些留美幼童始終堅守著自己救亡圖存、慷慨求索的初心,為國家,為民族奉獻了自己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而在留美幼童的背後,始終站著一個堅定、務實、執著的身影,他就是容閎。可以這樣說,容閎影響了留美幼童們的一生,而留美幼童們以自己瘦弱卻有力的雙手,改變了整個中國近代史的進程。
感謝這一批已經離我們遠去的探路者,是他們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點亮了黑暗中的那盞燈,也是他們喚醒了那頭沉睡的東方雄獅。民族的希望在少年哪!
- The End-
* 作者:十七君Tanya。讀書有時,運動有時,旅行有時。這一生,只願多讀一些書,多看一些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