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沂蒙山演了多少場(實景沉浸式全新節目大幕開啟即將震撼開播)
2023-10-13 15:47:26 6
當零距離接觸、沉浸式訪談碰撞戲劇舞臺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特別推出全新節目《大幕開啟》,9月20日19時30分,大型原創民族歌劇《沂蒙山》即將作為開篇之作隆重獻映。主持人張蕾、劇情講述人倪萍將與劇目主創、特約嘉賓一起,帶觀眾親臨戲劇表演現場,感受「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節目注重內涵式表達,通過藝術化舞臺挖掘、闡釋其內在思想;同時對沂蒙精神進行演繹與透視;以深刻探討展現革命故事;用對答式交流傳遞厚重思想。錄製現場,觀眾紛紛表示「紅色教育太棒了!」「用藝術化表達詮釋革命精神,這堂『課』真是深入人心」。
真人秀式幕後記錄 「身臨其境」感受「大幕開啟」
山東大劇院內,四面八方趕來的觀眾,正手持門票有序入場;劇場後臺,主持人張蕾精心準備;工作人員認真檢查調試道具和設備;特殊嘉賓等待入場……隨著劇場鐘聲響起,大幕正在開啟。
每一部經典作品都是無數人汗水和智慧的結晶,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也為觀眾所期待。節目正片將從真人秀開始,以迎接歌劇《沂蒙山》全國巡演第100場演出為契機,聚焦廣大觀眾在大劇院門口排隊、檢票、落座的場景,讓電視機前的觀眾仿佛身臨其境,感受第100場演出大幕開啟前萬眾期待的氣氛。
為了使《沂蒙山》達到最佳的舞臺效果,舞美團隊在舞臺上立起9米高的「沂蒙山」道具,壯觀場景令現場觀眾無不為之讚嘆和動容。節目將錄製現場設置在戲劇所獨有的場景當中,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實感化觀賞體驗。
《沂蒙山》以抗日戰爭時期革命老區沂蒙山為創作背景,刻畫出抗日戰爭時期沂蒙革命根據地廣大軍民捨生取義、為國為民的英雄形象,詮釋了「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這片紅色的沃土上,有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有擁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有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有婉轉悠揚、風靡大江南北的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動人的革命故事與崇高的革命精神至今仍綿延不絕,讓人肅然起敬。沂蒙山區群眾的感人事跡,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深深感染了現場觀眾。節目中呈現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選段就以震懾人心的演繹,將革命精神寓於鮮活的人物角色中,做到了以情動人、以思想育人,充分展現了沂蒙精神的魅力。
圍爐分享式沉浸訪談 鮮活「思政課」弘揚沂蒙精神
節目以圍爐分享會為主要載體,主持人張蕾與導演黃定山、「海棠」飾演者王麗達等主創人員、特殊嘉賓、普通觀眾圍爐分享式的沉浸訪談,讓電視觀眾全面了解《沂蒙山》這部思政教育的優秀「教科書」,深刻感知沂蒙精神的寶貴財富。
「巍巍蒙山高,親親沂水長。」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自2018年首演以來,已演出近百場,感染了無數喜歡該劇的觀眾朋友。在今天,《沂蒙山》更延伸出了現實意義:在今年山東援鄂醫療隊出徵之前,有熱心市民將送別的場面記錄了下來,配以劇中女主人公送別丈夫參軍時的男女聲二重唱《等著我親愛的人》做成了MV,以至於後來山東各地市每一批次的援鄂醫療隊出徵前都把它當成了戰歌,感人至深。
《大幕開啟》還特別設立了劇情講述人的角色。首期節目《沂蒙山》所邀請的講述人是大家所熟知的倪萍,她真實地將自己代入了革命環境之中,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令現場的所有觀眾潸然淚下,倪萍也幾度難以控制情緒,雙手顫抖不止。此外,主創們的圍爐分享更是帶眾人深入地感受了舞臺藝術之美與革命精神之堅。例如導演黃定山表示所有的場景設計均基於真實的革命故事,聽完故事的觀眾均表示「深受感動、深受教育」;藝術總監張桂林感嘆「其他劇是苦於沒有素材,這部劇則是素材太多太豐富」;女主角王麗達則以傷病的膝蓋再現了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敬業精神令人難以忘懷......更有褚海辰、遲蓬等多位特約觀劇嘉賓與觀眾分享自己的「沂蒙情結」,她們均與「沂蒙山」這個地方有著不解之緣。同時沂蒙「新紅嫂」於愛梅也帶來了她撫養烈士遺孤的故事,一句「咱們舍上命也不會讓烈士斷了根」震撼人心。
《大幕開啟》帶來的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堂鮮活的「思政課」,加深了觀眾對革命老區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的理解。轉變表達思維,創新表現方式,《大幕開啟》不僅傳播革命知識,而且傳授美德,提升觀眾審美能力,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觀眾心中生根發芽。這堂「浸潤式」「體驗式」的「思政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兼具思想性與親和力,相信觀眾們在觀看節目後也必將有所感悟。
9米高的「沂蒙山」場景有多震撼?戲劇的臺前幕後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倪萍究竟講述了怎樣的動人故事以至頻頻落淚?圍爐座談中,觀眾又會向主創提出怎樣的犀利問題?9月20日晚19時30分鎖定CCTV-3(綜藝頻道),讓我們走進那段血與火淬鍊的崢嶸歲月,感受永不褪色的沂蒙精神,親歷一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國家精品舞臺藝術。沉浸式訪談歷史故事,零距離接觸藝術表達,大幕正在開啟,即將「開課」,敬請期待!(總臺央視記者 許盼盼)
(編輯 趙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