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年豬吃飯的習俗(殺年豬裡的豐富民俗)
2023-10-12 22:00:15 1
殺年豬吃飯的習俗?趁豬肉尚有餘溫,趕緊醃製臘肉殺年豬必備工具:刮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殺年豬吃飯的習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殺年豬吃飯的習俗
趁豬肉尚有餘溫,趕緊醃製臘肉。
殺年豬必備工具:刮刀。
□曾為志文/圖
漢字有屋有豕謂之「家」。豕,就是豬。豬是中國先民很早就豢養的家畜,是家庭財富的象徵。這種財富的象徵意義,在農村一直延續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農村殺年豬,是過年時一件極其隆重且能彰顯家庭富裕、衣食富足的大事。
有許多關於殺年豬的習俗。以前人迷信,一般逢亥日、亥時及逢陰曆「六、八」不殺豬。
殺豬的工具,一般有專門的殺豬板凳和接血旺的盆子,殺豬刀、刮豬毛的刮刀等。
為分享殺年豬的喜悅,當天主家要邀請相幫師傅、親友鄰居聚餐。
但鄉下不說請客,川東、川東北地區一般說吃刨湯,岷江流域一帶說喝血湯,還有的說請吃旺子湯。
殺豬放出來的鮮血凝固後就是旺子、血旺兒、血旺子,概因避諱說血,一則見血不利,二則血諧音折本的折,故改說旺。
血旺兒又叫二刀菜。過去騸仔豬兒後,用其睪丸、腎腸烹飪而成的菜,為取名好聽,叫做頭刀菜。
騸豬時,是豬一生中第一次挨刀;殺豬時,是豬第二次挨刀,故有頭刀菜、二刀菜之說,這充分反映了四川人的幽默詼諧。
以前講究的成都人還說吃洗(喜)豬肉,也因避諱說殺。因為豬殺後要洗淨刮毛,所以叫洗豬,洗又諧音喜,皆大歡喜。當天桌子上的菜,統稱殺豬菜。
一般殺豬前頭一天就不再給豬餵食。殺年豬時,選址往往在院壩邊上,最好是一個斜坡,有的先砌一個土灶燒開水。
殺豬時,根據肥豬大小、氣力,往往需要三五個壯漢把豬從圈裡拉出來,有的擰耳朵,有的抓豬身,有的扯尾巴,將之橫壓在殺豬板凳上。
迷信的人還會用布揩淨豬的四蹄,稱為洗腳。據說這樣做後,不造殺孽,豬好投胎超生,家中餵養的豬也不會生病。
懂行的殺豬匠一般不親自取刀,往往會支使兒童將刀遞來,迷信說法是可以免去殺豬人的罪孽,而兒童因年幼無知,不犯遞刀之罪。殺豬放血那一刻,未滿12歲的小孩不能旁觀。
舊時在重慶地區,殺豬匠殺豬前要先念:「豬娃豬娃你莫怪,你本是人們的一碗菜。今年去了明年來,畜牲快快去投胎。」念畢,當即行刀。
殺豬刀長約一尺,尖銳鋒利。殺豬時,從頸部刺入,直達心臟,講求一刀斃命。
所謂快準狠,一下子點到心臟上,乾淨利索,不能戳傷胸肋,否則血滲透到胸腔,形成嗆血,會影響肉質。
萬一未中要害,殺豬匠不能馬上抽刀,往往再往裡捅3下,意為「連升三級」。若抽刀後,豬仍未死,甚至還逃脫奔跑,則大不利。殺豬匠不僅得不到報酬,還常常會和主家鬧得不歡而散。
接好豬血,待豬不動後,有迷信的主家會撕些紙錢,蘸上豬頸刀口鮮血,焚化給死豬,稱為送豬「買路錢」。
此時,眾人將殺豬板凳斜放在鐵鍋上方,把豬抬上板凳,方便淋水刮毛。若是平地,則舀水來淋。
淋開水刮毛前,先在豬蹄上刺一個小孔,插入小竹筒,或人力或用氣筒將豬身吹脹,方便去毛。
四川有一句罵人的話叫「死豬不怕開水燙」,意思是挖苦無論如何勸導、批評都無動於衷的人,語源便出於此。
刮毛洗淨後,就開始切開邊割肉。首先割下豬頭,最後切下豬尾。豬頭和豬尾割下來放在顯著位置,要讓主家看見,此所謂有頭有尾。
豬腦殼、豬尾巴是各家各戶敬神時供祖先享用的,最為寶貴。
四川婚俗中,好多地方謝媒也必用豬頭財物,故稱媒人為「啃豬腦殼的」。民間俗話還說:「媒人是只豬,這邊呼了那邊呼。媒人是根杵路棒,過河丟在田坎上。」
豬頭割下,然後卸下肚腹板油,開膛、取髒、下膀、開邊。
豬身各個部位,作為食物後,豬耳朵有的叫順風;豬舌頭叫賺頭,因為舌與折諧音,不好,改用賺,邛崍一帶還叫招財,成都多叫脷子;豬屁股要叫坐墩;肝腰、脷肚叫上雜,豬大腸叫下水。
豬肉分解完畢,要趁豬肉尚有餘溫,趕緊醃製臘肉,才巴鹽入味。一般抹上鹽、花椒等調料,晾曬即可。
待到一切收拾妥當,迎接大家的就是一桌豐盛的殺豬宴大餐了。
【編輯:姜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