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江岸區和黃陂關係(武漢的黃陂和新洲)
2023-10-13 05:02:48 10
文章導讀武漢有13個行政區,7個中心城區因為都說漢腔,所以親如一家,6個郊區,各有各的語言和文化(江夏話、蔡甸話、黃陂話、新洲話,沒有東西湖話和漢南話),加上財政方面各顧各,自然擰不成一股繩。
江北三大新城區,面積佔了武漢的一半,但相互之間的關係卻很微妙,黃陂和西邊的東西湖,形同陌路,但和東邊的新洲區,雙方關係卻有變親密的趨勢,這是因為要「抱團取暖」嗎?
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討下黃陂和新洲為何要抱團取暖吧。
新洲邾城
新洲和黃陂,過往交集不多黃陂面積2100多平方公裡,新洲面積1500多平方公裡,兩者加起來,總面積3700平方公裡左右,佔了武漢總面積8500多平方公裡的43.5%左右,換句話說就是,如果這兩個地方都發展不起來,武漢市想成為1.5線大城市將會很難。
武漢市新洲區,歷史上絕大部分時候屬於黃岡縣的西半部分,和黃陂最大的交集一是漢朝時都屬於江夏郡,二則黃陂宋朝至清雍正年間也屬於黃州府管轄,第三是1983年,黃陂和新洲一起成為武漢市的郊縣。
雖然黃陂在200多年前還屬於黃州府管轄,但除了官府辦事,黃陂人基本不會去黃州府,明代漢口開埠以後,黃陂和漢口的關係變得異常親密(如同今日漢川一樣,雖身在孝感,但心在武漢),於是才有清雍正年間湖廣總督給朝廷上疏,請求將黃陂和孝感縣劃給漢陽府管轄,理由是黃陂處於黃州府邊緣,去往黃州府要經過大江,交通不便,管理很難。
黃陂相鄰的幾個地區中,論親疏關係,黃陂和漢口最親,孝感其次(大悟縣曾經屬於黃陂近千年),新洲以前基本是老死不相往來(除了甘棠人說話帶新洲口音意外,黃陂似乎很難找到新洲的痕跡)
網上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黃陂為了不讓新洲搶走好項目,才故意不發展武湖,一條江北快速路修了10年,就是證據。
此說法很多人相信,但地鐵陽邏線修建的過程卻證明了這不過只是流言而已,江北快速路修了10年,是因為資金不足而導致,同樣經過新洲黃陂和江岸的地鐵陽邏線2年半就能建成開通,只是因為武漢地鐵集團勢力雄厚罷了。
黃陂和新洲,都是可憐人,實在是沒有道理互相掣肘。
黃陂和新洲,兩個城區經濟實力在伯仲之間,都是農業縣轉變而來,基礎條件大致相同,在武漢市屬於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角色,轄區內沒有國家級開發區,無大腿可抱,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奮鬥。
黃陂和新洲之所以能夠抱團取暖,主要是因為雙方各自的主導產業差別很大,兩個城區在招商方面不存在競爭關係(新洲的航天和水運產業,黃陂搞臨空和軌道產業),完全可以攜起手來,依託長江新區的輻射,發展和壯大自己,將黃陂區、長江新區和新洲區的關係變得像光谷江夏和鄂州那麼和諧。
在武湖的武漢文理學院
同是天涯淪落人,黃陂和新洲需要合作,沒有互懟,互相拆臺的資本,各位覺得該如何合作呢,歡迎在文章結果留下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