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錘子為什麼會失敗(錘子失敗是因為羅永浩運氣不好)
2023-10-12 13:13:53 3
文/科技民兵
最近十年,中國的手機圈熱鬧異常,以華為為首的國產手機「四大天王」強勢逆襲,將諾基亞和三星兩代機皇打到叫爸爸。而中國手機廠商之間也不太平,特別是華為和小米兩家,今天你掐我一下,明天我踩你一下,比國產電影精彩多了。
在我看來,最應該擔心的,其實是OPPO和VIVO,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老大和老二打架,最先被打死的往往是老三和老四。
除了這四家以外,還有一家企業怒刷過一把存在感,那就是靠「販賣情懷」差點成功的羅永浩和他的錘子科技。截止到今天,羅永浩敗退錘子科技已經一年,仍然有不少錘粉在苦苦等待羅永浩回歸,他們覺得錘子的失敗,是因為羅永浩運氣不好,如果當時錘子T1和T2沒有遭受供應鏈「刁難」,錘子科技可能會比小米成功。
不過我認為,即使把月光寶盒給羅永浩,讓他重試一百次,錘子科技依然會失敗。因為真正決定創業成敗的,是人,不是資源和估值。
當年孫正義投資馬雲的淘寶,他其實不太確定馬雲的商業模式能否成功,但是他被馬雲的個人魅力給折服了,他知道馬雲肯定能成功。所以,短短幾分鐘,孫正義就決定投2000萬美元給馬雲,他投的不是淘寶,而是馬雲這個人,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這筆投資孫正義賺了500億美元。
區別一:羅永浩懂UI,而雷軍懂供應鏈羅永浩的知識結構比較雜,他高中退學,倒賣二手書和車,後來入職新東方,再後來創辦牛博網、錘子科技,並且無一例外全部失敗,最近在抖音上直播帶貨,我其實也不看好。可以看到,羅永浩選擇的創業方向雜亂無章,哪個火他做哪個。
而雷軍走的剛好是另一條路,雷軍畢業於武漢大學計算機系,接著出書《深入DOS編程》、開發殺毒軟體、設計電路板,甚至做黑客,屬於典型的知識精英。隨後,雷軍開始創業,先後創辦了三色公司、金山公司、小米,其中三色公司雖然解散,但是幫助雷軍積累了創業經驗,金山公司和小米都大獲成功並上市。
可以看出,與羅永浩的「東一錘子西一榔頭」不同,雷軍一直在計算機/網際網路領域深耕,個人更是技術牛人,軟硬體通吃。所以,對於手機來講,羅永浩只懂用戶體驗部分,而雷軍除了懂用戶體驗,還懂軟硬體和供應鏈。
手機是一個很特別的產品,6英寸的身體內隱藏了上千個零部件:主板、顯示屏、排線、電源模塊、鏡頭模組、CPU、功放IC等等,涉及行業內大大小小的數萬家供應商。
如何搞定供應鏈讓人家願意按照你的要求去設計和生產零件?如何解決成本和物流的問題?這些羅永浩都不懂,他的優勢在於設計更人性化的UI,至於能不能生產、難度有多大,他不管。他把自己當成了賈伯斯,卻沒有蘋果的供應鏈,不失敗才怪。
區別二:羅永浩懂手機,而雷軍懂用戶直到錘子T1發布了4個月卻遲遲發不出貨,羅永浩才明白自己錯了,他終於體會到供應鏈的重要,但是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話語權,自己是家小公司,配件和生產量都很小,富士康勉強幫其開通了少量生產線,發現由於設計過於追求「小而美」,良品率太低,所以錘子科技T2手機,同樣遭遇了難產。此時,羅永浩終於懂了手機。
雷軍則屬於穩紮穩打型的,在2010年成立小米時,他敏銳的認識到,消費者最大的痛點是價格和配置,當時三星和蘋果動輒四五千,而國產的聯想、中興、華為都是走的運營商定製機,配置不高。
所以,雷軍提出「為發燒而生」的概念,主打高配低價的極致性價比,並且在用戶UI上面也投入大量精力,走軟硬體通吃的路子,事實證明,雷軍更懂用戶,而市場更歡迎小米。
區別三:羅永浩懂情懷,而雷軍懂管理和市場截止到今年,小米已經走過十年,從一無所有到現在年收入2000億人民幣,算得上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中的奇蹟。但是管理這麼大一個公司,絕非易事,小米科技目前有接近一萬七千人,分布在手機、智能平板、智能手錶等數十個IoT領域,每個領域都需要與對應的供應鏈進行對接跟進;同時,人員的管理、財務結算、法務、對外投資、物流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所謂千金易得,良將難求,雷軍為了聚攏人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羅永浩為錘子科技也聚集了不少人才,像吳德周、朱蕭木都是業內的高端人才,但是由於羅永浩本身不懂管理也不懂市場,一直用「工匠精神」來麻痺自己,導致錘子科技一直處於風雨飄搖狀態,T1和T2的失敗讓市場對羅永浩失去了耐心,錘子科技也錯失了主動權,最終江河日下敗走麥城。
羅永浩和雷軍都是精英,一個是草根精英,一個是知識精英,知識結構和對行業的認知的差異導致了兩個人命運的不同,但是即便手機沒做成,羅永浩也談不上失敗,他只是一個機會投機主義者。雷軍會成為網際網路教父級別的人物,他對市場非常敏銳,現在小米有六百多億收入來自物聯網相關業務,說明他提前正確的識別到了IoT領域巨大的市場潛力。
關於雷軍和羅永浩,大家怎麼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