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鑑賞的三大標準(紫砂壺的目數聽說過)
2023-10-11 22:13:58 2
很多壺友,經常會把壺放在手中把玩,細膩、光滑、粗糙、肌理感……這些感覺和泥料目數息息相關。
可以說,「目數,決定了紫砂壺的質感,是形容紫砂泥粗細的一個指標」。
目為直徑單位,指篩泥料的篩網每平方釐米上小孔的個數。
紫砂壺的原料開採出來時,是一塊塊「石頭」,需經風化、除雜質、粉碎,根據不同目數的篩網「過目」篩分。
以60目為基準,相對目數越大,泥料越細膩,反之越粗糙。
有些時候,你覺得一把壺細膩秀氣,有的張力十足,古樸大氣,都是目數展現給你的風情。不能單純說好壞,這取決於個人喜好。
科學技術,決定了明代紫砂泥的目數多為25~30目,清代早期為35目,清中期則為55~60目。畢竟早期一直採用人力或獸力進行研磨,故目數不高。
說這些您可能覺得沒啥用,但是玩壺的朋友都知道:目數,往往是辨別文玩老壺的標準之一,懂點歷史也能避免被忽悠。
經常看到有小夥伴私下詢問,泥料的目數,和紫砂壺最終的透氣性有沒有決定性關係。
這裡也不妨簡單解釋下:
——「紫砂泥目數的不同,對紫砂壺透氣性的影響有嗎?」
——「也許有。」
——「那影響大嗎?」
——「不大。」
大家都知道,因為紫砂泥料本身雙重氣孔結構,所以紫砂壺「透氣不透水」。
但是,關於紫砂壺泥料氣孔的多少是它本身內在的固有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所決定的,而並不是由泥料的外觀顆粒大小來決定的。
所以並不能夠說明紫砂泥料碾磨細了,泥料的氣孔就會減少或者消失;泥料碾磨粗了,氣孔就會增加。
退一步說,就算目數粗的壺透氣性有些變化,也是非常輕微的。目前也沒什麼機器能測出其中具體的差別。
今天就簡單地聊到這兒,希望能解答一些小夥伴的疑惑,讓小夥伴們少走點兒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