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節日風俗有哪些(少數民族的節日風俗具體有哪些)
2023-10-07 08:58:31
少數民族的節日風俗有哪些?潑水節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傳統節日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少數民族的節日風俗有哪些?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少數民族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傳統節日。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刀杆節
「刀杆節」,是雲南邊陲輪馬山一帶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體育節日。時間是農曆二月初八。刀杆節由來於一個傳說,紀念明朝時期體察邊民疾苦的兵部尚書王驥。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成群結隊地來到「刀杆節」會場,觀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動。
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酥油花燈節
藏曆正月十五是傳昭大法會的最後一天,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會擺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鳥魚蟲和人物形象,歡慶酥油花燈節。西藏各地的僧俗民眾以及民間藝術師們用本地盛產的酥油和藏式顏料,製作出精緻的酥油花,許多酥油花還以多個畫幅構成連環故事,講述藏民族的古老傳說。
花山節
花山節,也稱「踩花山」、「跳花」等,是苗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川南南部和中西部雲南東南部。各地節期不一,通常在農曆五月端午節前後舉行。節日期間,苗族人民盛裝匯集到傳統的跳場坪,青年男女跳場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還進行爬杆、賽馬、射箭、唱歌、跳舞、選美等比賽。人數多時達十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