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不要在一件事上糾結太久(梁曉聲我正在做)
2023-10-04 21:52:43 1
梁曉聲不要在一件事上糾結太久?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題:梁曉聲:我正在做「退場」的事情,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梁曉聲不要在一件事上糾結太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梁曉聲不要在一件事上糾結太久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題:梁曉聲:我正在做「退場」的事情
中新社記者 高凱
「我現在正在做『退場』的事情,這將是我的倒數第二本長篇小說。」梁曉聲日前在媒體面前透露自己的「退場」計劃,這位著名作家提到的「倒數第二本」,是其近期推出的《中文桃李》。
此前,根據梁曉聲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人世間》在此間掀起觀看和討論的熱潮,梁曉聲耗時8年寫就的《人世間》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小說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寫起,直到改革開放後的今天,被認為寫出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內在歷史邏輯,堪稱一部「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
因電視劇《人世間》持續的高熱度,梁曉聲成為眾多媒體追逐採訪的對象。他坦言,自己後來拒絕了大多數採訪請求,原因是「已經說得夠多了」,而這一次,這位年逾古稀的作家希望談談《人世間》之外的新作《中文桃李》。
「這將是我倒數第二本長篇小說,還有一本在寫著,等那本寫完了,不管水平怎麼樣,『梁記麵食店』就要關張。」梁曉聲說。
在他看來,作家寫小說和一個面點老師傅開麵食店是沒有多大區別的,「無非你就是要把麵食做得好一點,要保證食材的環保,我做了一輩子,也就做到這個程度上,人有的時候還是要放下,不要太執拗。」梁曉聲笑言,「但是缸裡還有一團面,這團面不能浪費,所以我說還有一部要寫出來。」
與前作一樣,「倒數第二本」《中文桃李》依舊是現實主義長篇,不同的是,善寫大歷史大變革的梁曉聲將目光聚焦在「80後」大學生這一群體身上,以自身在大學執教與學生接觸的所見所聞為基礎,講述他們的理想和奮鬥,也傾訴他們的苦悶與困惑,探尋其自身成長與成就事業之路。
對於選擇這樣題材的契機,身為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的梁曉聲直言,想給自己的教學生涯留下一點記錄,想要以此作為自己送給學生的禮物,「想為學中文的學子寫,我覺得會是一個紀念吧,還有一點就是,寫完《人世間》的時候,相對放鬆一些,就想寫一部不那麼沉重的。」
然而這部「不那麼沉重」的作品卻也不失為另一種莫大的挑戰。在《中文桃李》中,已經年逾七十的梁曉聲設身為一名「80後」小城青年,以第一人稱寫其大學生活、戀愛、友情、闖蕩北京、一次次成敗得失……作者與主人公在年齡上的代際鴻溝是不可避免的。對此,梁曉聲表示,第一人稱確實更難一些,但是這種選擇會令敘事更加親切。
在《中文桃李》中,作者表達了諸多自己對社會、文化的思考,以及對於當代青年在理想與現實衝突時所作取捨的理解,梁曉聲認為某種虛幻的理想一如虛榮,毅然放下回歸現實,於平凡的工作、生活中發掘生命的價值,實則更有意義。
「70歲的人生走過之後,我也在思考,人這一生究竟在追求什麼呢?我想,最後除了真善美,沒有其他的東西了。」梁曉聲說。
在《中文桃李》中,主人公之一「冉」說,生活可以分為詩歌類的、詩類的、散文類的、報告文學類的、史詩類的,當被問及自身的生活是哪一種,梁曉聲說,「我沒有經歷過詩一樣的人生,我的人生註定是報告文學,來不得半點浪漫和詩意。因為從小家裡條件很差,還有一個生病的哥哥。雖然我看了很多小說,但即便年輕時也並沒有浪漫起來,我的這種浪漫情愫可能最多是在早期的一些知青小說裡頭出現過。」
「然而,我從開始寫作就是在寫情。當然,不光是愛情,我也不喜歡用愛情來撐起一部小說。」梁曉聲說。(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