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鐵血宰相(大漢的鐵血英雄)
2023-10-18 01:47:24 3
氣節,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杆,也是一個民族的脊梁。
在大漢四百年的歷史上,西漢、東漢的兩個非凡人物,交相輝映,他們不朽的傳奇,留給了我們豐盛的精神食糧。
這兩人,一個是西漢的蘇武,一個是東漢的耿恭。
大漢配圖
01
蘇武牧羊,我們可能很早就知道。可這背後的艱辛與付出,不是常人所能想像的!
漢武帝時期,漢朝和匈奴相互偵察,彼此互派使節。這一次,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匈奴。本來他的任務,是接回之前被匈奴扣押的漢使。
沒承想,中間出了變故,以致人沒接成,蘇武還被扣押了。這下可苦了蘇武一行人。匈奴單于多次威逼利誘,迫使蘇武投降,蘇武寧死不屈。
匈奴單于手段用盡,蘇武至死不從。之後,單于便把蘇武流放到北海,北海就是現在的西伯利亞地區。
蘇武出使
流放蘇武,卻是讓他到北海放牧公羊,單于說等公羊生下小羊,才可放蘇武回去。
冰天雪地,荒無人煙,只有蘇武手持旄節;單于還斷了蘇武的糧食、衣服等供給。寒烈北風呼呼作響,樹木上都掛著柱條冰凌,天地間偶有一個孤鳥飛過,蘇武,成了那個被徹底遺棄的人。
此時,蘇武想起了遠在千裡之外的大漢故鄉,想起了自己心中的夢想,自己從來立志,要做一個有骨氣的英雄。於是,渴了他就捲起雪,化了當作水解渴;沒有食物,他自作弓箭,獵殺野物來充食。
這樣過了四五年,有一天,匈奴王子來打獵,看到衣衫襤褸、不成人形的蘇武,了解到他就是那個大漢的使臣,動了惻隱之心。此後,王子提供給蘇武食物和衣服,不再受野人般無著落之苦。
蘇武牧羊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漢昭帝時期。此時,大漢和匈奴的關係趨於緩和。大漢再次派使節出使匈奴。由於時間已久,蘇武仿佛被人遺忘了,記著他的人寥寥無幾。如果不是漢使發現了,從北海飛回的大雁,腿上帶著蘇武的信息,也許北海就成了蘇武此生永遠的歸宿。
蘇武最終被漢使接回了。從蘇武出使匈奴,到被接回,整整過去了十九年。蘇武也從中壯年,變成了垂垂老矣的半百老人。
不得不說,蘇武的氣節、意志力,使他支撐著活了下來。在那樣的艱苦卓絕的環境裡,要多大的意志力,才能使一個人堅持走下去。也許,不曾經歷,不可言說吧。
總之,蘇武創造一個傳奇,一個千古傳誦的感人事跡。
蘇武雕塑
02
耿恭,生活於東漢明帝、章帝時期,扶風郡人。耿恭十三壯士回玉門關,感天動地,使人熱淚盈眶。
公元74年,耿恭跟隨大將軍竇固,出兵西域。由於西域民族敵情複雜,漢軍分兵行事,耿恭自領一隊人馬。卻在疏勒城,遭到匈奴兵的圍困。
僅有幾百人的耿恭,拼死抵抗敵軍。在和匈奴鏖戰了兩個月後,耿恭只剩下一百人左右。為了抵擋匈奴的進攻,耿恭心生一計。他把毒藥塗抹在箭上,敵人一被射中,傷口血如泉湧,不久身亡。
似乎天公作美,正好狂風暴雨大作,匈奴兵死傷無數。眼看耿恭他們如此兇猛,匈奴兵以為漢軍有神相助。漸漸減緩了攻勢。
疏勒城守衛戰
一個月後,匈奴又開始了一番猛烈攻擊。這一次,匈奴將領發現只要切斷城內的水源,便可以把漢軍困死。於是,他們在城外截斷了水流。城內一下斷了水,人民大亂。
耿恭在城中掘井十五丈,仍不出水。官兵焦渴睏乏,甚至擠榨馬糞汁來飲用。耿恭親自帶領士兵挖井運土。不久,泉水湧出,眾人齊呼萬歲。
匈奴看久圍不下,心生怯意,只留下一少部分兵力繼續作戰。耿恭的堅持,終於等到漢朝的援軍。雖然援軍,只有千人左右,這對耿恭來說也是巨大生機。路上死去了不少士兵,因為他們來疏勒城,既要對付路上的西域敵軍,還得翻越天山的浩浩雪地。
大漢援軍,對耿恭來說就是雪中送炭。他們正要回到大漢時,匈奴兵又殺了個回馬槍。這一回合,耿恭他們本來凋零的隊伍,結果只剩下二十多人。
戰爭配圖
等他們翻過天山,殺回到大漢的邊界玉門關時,僅僅剩下13人。看到玉門關,耿恭仿佛看到了親人,為了這一刻,他們浴血奮戰,他們九死一生,他們捨生忘死。
這13人,在玉門關錢跪倒了,不自禁哭了,口中嗚嗚喊著,眼中落下了淚水。
耿恭是一個真英雄,一個誓死守衛國土的鐵血漢子。沒有耿恭,也許西域的領土就不會這麼寬廣,當年的西域就是如今的新疆。新疆能有今天的地域,要感激這些用生命守衛國門的英雄。
耿恭和蘇武的氣節,那樣的感人肺腑,那樣的熾熱忠烈。如今,我們讀到他們的故事,依然熱血沸騰,盪氣迴腸。
中國,也為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也因蘇武和耿恭的英雄氣節,堅毅地支撐著不朽的民族脊梁。
耿恭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