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罕篇30篇解析(國學賞析論語細品)
2023-09-25 19:23:28 2
細品論語——為政(2.21 子之為政)
原 文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譯 文
有人問孔子:「先生為什麼不從政呢?」
孔子回答:「《尚書》上說:『孝啊!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把這樣的道理推廣開來,就是施政了』。我這樣做就是從政,不然還要怎樣才能算是從政呢?」
解 讀
這一章孔子講述了他推行教育事業與從政的關係,告訴我們從政並不一定要去當官;抓好教育事業是治國理政的根本,對國家政治會產生深刻影響。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或」,代稱某人;「奚」,為什麼。有人問孔子:「您為什麼不去從政啊?」這個人應該是對孔子的才華感到佩服,認為他應當去出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知道孔子並不是不願意從政,而是非常想讓自己的學說有施展的地方,可惜未能如願。他周遊列國,目的在於傳播自己的政治思想,同時也是在尋找從政的機會。但當孔子晚年回到魯國以後,年事已高,要抓緊時間完成《詩經》《春秋》等典籍整理,沒有精力去從事具體政務(也有可能是擔心掌權的「三桓」猜忌),且弟子們已經成才,許多人在魯、衛等諸侯國出仕,自己的政治思想已經有了用武的機會,不必自己再去當官處理具體政務。所以,孔子認為通過教育弟子,使自己的政治主張傳播開來,從而對社會產生廣泛的影響,這就是從政,不一定非要自己身居高位直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才算從政。
「《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孝道了不起啊!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把這個道理推而廣之,國家就更容易治理了。這一句話出自《尚書•君陳》,內容是記載周成王對君陳所講的話。《尚書》傳說成書於西周初期,是儒家著名經典,主要記錄三代、特別是周朝統治者處理國家事務的公文等(有人認為是後世偽書,但孔子多次引用,說明至少在孔子時代,《尚書》已經廣為流傳)。儒家學說認為孝道是禮法制度運行的基礎,是務本之道,通過血緣親情構建起社會有序運行的基本規範,由孝而忠,由悌而仁(詳見《為仁之本》);由家而國,由國而天下,家國天下的道理就統一起來了。孔子主張的周禮,就是基於這樣的邏輯確立的政治秩序。
「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我這樣做就是從政啊。要不然還應該怎樣才算是從政呢?孔子通過傳授弟子孝道(當然不只是孝道)等思想學說,從而把自己的政治思想推廣到全社會,並通過教育一代代傳承下去。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這就是佔領意識形態主陣地,當然是從政了。孔子雖然沒有直接出仕從政,但其弟子門生直接從政的不在少數。比如子貢在孔子晚年遊說齊楚吳越等國,一番說辭下來,收到了「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的效果,天下格局為之改變,被尊為「縱橫家之鼻祖」。子路、冉有、子遊等傑出弟子均多次在魯衛等諸侯國從政,做出了一番業績。孔子之後,經過一代代弟子們的不懈努力,特別是後世孟子、荀子等人著書立說、設館授徒,廣泛傳播儒家思想,終於使之成為後世佔統治地位的思想,在兩千餘年間一直是我國傳統社會主流政治思想,直到五四運動後才陷入低谷。近年來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儒家思想又重新受到很多人推崇。我們聯繫儒家思想後世的影響力來看孔子這句話,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孔子這種政治智慧了。
這一章孔子給我們的啟發就是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我們一般都會把做大事和做大官聯繫起來,認為只有擁有了社會地位、掌握了社會資源才有可能做大事,但「大官」是一種特定工作崗位,受編制限制,是一種稀缺資源,且受資歷、機遇等多種因素影響,對普通人來說,可望而不可及。而做大事,只要肯付出努力,人人都有可能做到。比如,運動員可以通過努力鍛鍊成長為奧運會冠軍;學生可以通過努力學習成長為科學家;創業者可以通過努力奮鬥成長為企業家;普通士兵可以通過努力訓練、英勇戰鬥立大功,成為英雄。比如我們熟悉的《半夜雞叫》的作者高玉寶,一開始字都不識,但通過努力成為了名作家。再比如十位全軍掛像英模中多數是普通士兵,獲得軍隊最高榮譽「八一勳章」的王忠心也是一位普通士兵,前不久獲得「七一勳章」的29位英模也基本上都是平民英雄、平凡英雄。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我們可以看一下,青史留名的人中,做成大事的人要遠遠多過做成大官的人。歷史和現實都證明:非凡起自平凡,奮鬥成就夢想;自律讓人優秀,執著造就卓越。只要立下宏偉志向,選準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瞄準目標執著奮鬥,就一定能幹成一番大事業。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