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的太空生活到底是啥樣
2023-09-25 18:26:20
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開啟了中國的空間站時代,航天員在太空的飲食起居與地球上有什麼不同?本文就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幅多角度的太空生活圖景。 「廚房」「空調」一個不少
只要將分裝好的大米放入一個銀白色的立體容器內,輕輕按下電源開關,再耐心地等上30分鐘,一份香噴噴的米飯便冒著熱氣新鮮出爐。
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口味需求,只需同樣的步驟,再花上5到30分鐘的時間,一份份諸如「魚香肉絲、宮保雞丁、水煮魚片」等熱氣騰騰的美味菜餚便做好了。將來如果航天員需要,還可以增加液體加熱裝置,為航天員熱上一杯蘋果汁、果粒橙或純淨水……
烹飪這些美味佳餚,既不需要鍋碗瓢盆,更不必航天員親自「下廚」,只需在這個長、寬、高均不足30釐米,重量僅僅4.4千克的容器內全自動地完成,這就是為宇航飛船量身定製的迷你「太空廚房」——食品加熱裝置。
飛船內空氣流量的大小、冷熱氣體的交換、溫度和溼度的高低,不僅影響著航天員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舒適度,而且還對各種設備的正常運轉產生影響。氣體流量調節裝置、太空衣溫控調節置等作為環境控制及生命保護分系統產品,猶如一部「太空空調」,在航天員的飛行試驗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氣體流量調節裝置用於飛船軌道艙及返回艙的空氣調節,可以通過電動艙外控制器遠距離控制飛船內的氣體流量大小,保證艙中具有適當的生活、工作環境,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都有它的功勞。現在,它在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和天宮一號都有應用,產品於2009年全部按時交付。為了方便航天員操作,項目組經過艱苦攻關,設置了自動電控和手動觸屏輸入兩種模式,同時,還設置了微風、大風、強風等5個擋,航天員可以根據個人習慣以及環境變化,選擇操作模式和適合的風速。
太空行走時如何上廁所
早期太空行走航天員使用尿收集袋,這是一個小塑膠袋,用帶子系在航天員的腰部,主要是收集小便。至於大便問題,因為航天員太空行走的時間比較短,因此不需要考慮。
阿波羅航天員除了帶著尿收集袋外,還要穿著大便收集褲。大便收集褲頤名思義就是一條特製的短襯褲,褲內有一個裝大便的塑膠袋,航天員的大便就解在這個塑膠袋裡。但在失重條件下使用這種大便袋有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大便處於飄浮狀態,總是懸浮在屁股附近,因此航天員不得不用手將它推開。另外,大便袋旁邊還有一個小袋子裝有殺菌液,航天員大便完後要用手將這個小袋子擠破,讓殺菌液噴灑到整個袋子內。大便完後,航天員還要將袋子密封好,儲藏在登月艙內的特定地方,不能隨便仍到月球上。使用這種袋子解成形的大便還算可以,但如果遇到解不成形的大便或是拉稀,問題就麻煩了。有一次,美國阿波羅8號的一名航天員就遇到這種情況,弄得他十分狼狽,哭笑不得。
現在無論是男航天員或是女航天員,在太空行走期間都穿著一種稱為「強力吸尿褲」的短襯褲,以解決小便問題。當航天員需要小便時,直接將小便尿在強力吸尿褲上,等回到氣閘艙以後,將這種褲子扔掉即可。航天員在準備太空行走時,要先穿上這種褲子,一般是貼身穿,穿在液冷通風服的裡面。這種強力吸尿褲外形像普通的運動短褲,不過它有極強的吸水能力,一條褲子能吸附2升多的尿。強力吸尿褲能強力吸尿的原因是:褲內縫有一層稱為聚丙烯酸鈉的化學織物,這種化學織物能吸附比自身重量重1000倍的水。
航天員太空生活實錄
在太空中,我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算完全適應了做一個太空人。對飛行與漂浮,從軟管裡吮吸經過脫水、淨化的食品我都變得習以為常。24小時的時間變得沒有意義——一天之中太陽會升起15次。衣服變成一件可以犧牲的東西——我穿一段時間,然後扔掉。我頭腳倒置睡在牆上,排洩在管道裡。我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就生活在那裡似的。
儘管在太空中漂浮時,進行跑步運動也是可能的,但沒有重力的拖拽,跑步不用費力氣。漂浮時奔跑幾個小時也不會覺得累,但不幸的是,對自己也沒什麼作用。無論怎樣,要獲得任何訓練收益,都會有些阻力。因此,在登上跑步機之前,我得穿上鎧甲。這鎧甲緊得就像衝浪者穿的那種類型,且連接在跑步機兩側固定著的金屬板上。
起飛那天我的身高略微不足六英尺。但我在軌道上呆了一天之後,就成了整整六英尺。在軌道上的第二天結束後,我量得六英尺兩英寸。到第三天結束,我的生長完成了,我仍舊是六英尺兩英寸。以後在太空中的五個月,我保持了6.2英尺,在我回到地球的第一天則縮回到我離開前的正常身高。
太空中的洗澡過程等同於在地球上用海綿搓澡——還得外加因失重與缺水造成的困難。要洗澡,一開始,我得將水從配給裝置射入一個裝有特種低泡沫肥皂的錫箔小包裡。然後,我會插入一個帶有自動開關摺疊裝置的麥管。接著,我搖動小包,打開摺疊,往身上擠幾點肥皂水。如果我保持不動,水會變成小珠子附著在皮膚上。然後我用一塊類似棉紗墊的布,把水抹遍全身。因為在洗澡過程中布變得很髒,我總是最後才洗腳、胯部與腋下。
對於頭髮,我則使用一種不用衝洗的香波。這種香波不需要水。我直接將香波倒在頭皮上,然後搓洗。理智上,我知道我的頭髮不比使用香波前乾淨多少一塵土能到哪裡去?——但心理上覺得乾淨一些。在我的保健箱裡有俄羅斯人提供的一種特殊護牙用品——能帶在小指上的套型溼潤棉紗墊。在手指上套上棉墊,搓洗牙齒和牙齦。儘管不是什麼天才設計,我寧可把克萊斯特牙膏擠在牙刷上。為了不使嘴裡的液體與泡沫漂起來,刷牙時我得儘可能將嘴閉上。刷完牙後,我會將多餘的牙膏與水吐在曾用來洗澡的同一塊布上,然後除去頭髮上的香波。
在太空中,刮鬍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十分浪費時間。我會往臉上擠少量的水。表面張力與我的胡茬使水附著在臉上。我會在水上加一點美國宇航局製造的叫做「太空剃刀」的刮鬍膏。每刮一下,刮鬍膏與鬍子的混合物就會暫時粘在刀片上,直到我將其放到使用了一星期的髒毛巾上。每放一次,我就會滾動毛巾來抓住丟棄物。這就是我怎樣在太空中生活了五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