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那麼可怕為啥還要做(遠離檳榔不做割面人)
2023-10-04 11:52:26 2
最近,36歲歌手傅松因患口腔癌去世的消息再次引發公眾對口腔癌和檳榔的關注。其實,隨著檳榔對口腔的危害逐漸浮出水面,近年來一些地區已陸續對檳榔下達「禁售令」。病程發展就像點鞭炮
檳榔是一種熱帶植物,主要種植於海南、雲南、福建和臺灣。湖南不產檳榔,卻是檳榔的主要加工地,也是檳榔的消費大省。「檳榔配煙,法力無邊」,食用過的人對檳榔欲罷不能。
一位湖南省湘潭市的朋友告訴記者,嚼檳榔在當地極為盛行,在網吧、棋牌室等場所尤為常見,超市、小賣部最顯眼的位置總擺著各種品牌、口味的檳榔。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醫生、中國抗癌協會口腔頜面腫瘤整合醫學專委會委員楊文賓告訴記者,食用檳榔後,嚼食者會在5分鐘內面部紅潤、身體發熱、微微出汗,並產生舒適甚至興奮感。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檳榔與口腔癌存在一定相關性。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院院長、中國抗癌協會口腔頜面腫瘤整合醫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唐瞻貴對記者說,從湖南幾所醫院的臨床數據來看,不少口腔癌患者有嚼檳榔的經歷。2021年湖南省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湖南男性口腔癌發病率已經上升到第5位,死亡率上升到第8位。
身處檳榔消費大省,唐瞻貴見過許多這樣的「割面人」——為了保命,患口腔癌的他們被迫通過手術切掉了口腔的一部分,被切掉的部分有的是下頜,有的是牙床,有的甚至是舌頭、臉頰。
唐瞻貴指出,檳榔中含有檳榔鹼,長期過量食用檳榔,會使得檳榔鹼在各種作用下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久而久之可引起張口困難,影響口腔功能,而纖維化的癌變率為8%~10%。
「病程發展就像點鞭炮,一點燃,如果不把整條鞭炮炸掉,它不會停下來。」唐瞻貴表示,很多患者來就診時都是類似的症狀——口腔黏膜下纖維化,這時病勢逆轉,只能儘量控制疾病的發展進程。
要追求健康的GDP
據了解,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檳榔列為一級致癌物。2017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公布致癌物清單時,也將檳榔果列入一級致癌物。目前,檳榔在土耳其、新加坡、阿聯、澳大利亞等國被認定為毒品,並被眾多歐美國家禁售。
隨著檳榔對口腔的危害逐漸被知曉,我國一些地區也出臺了限制措施。
2019年3月,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發布通知,要求所有檳榔企業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2021年9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製品。貴州省習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今年5月打響了檳榔禁售「第一槍」,隨後,浙江義烏、江西南昌、四川南充和廣元也紛紛下架、禁售當地全部的檳榔產品。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的解讀中明確提出,要通過對長期咀嚼檳榔等高危行為進行幹預等,促進群眾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行動方案》提出,在有咀嚼檳榔習慣的地區,以長期咀嚼檳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為重點,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和口腔健康檢查,促進牙周、口腔黏膜病變等疾病早診早治。
然而,檳榔背後的產業鏈,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得益於檳榔加工技術的改良,以及商家經營模式的變革,市場上的檳榔產品進入「百花齊放」階段。《中國市場監管報》發布的信息顯示,2011年至2018年,我國檳榔產業產值從558億元上漲至781億元,且呈繼續上漲趨勢,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1000億元。
「要追求GDP,更要追求健康的GDP。」在唐瞻貴看來,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追求GDP增長。楊文賓呼籲,目前檳榔下架地區仍十分有限,需要進一步進行社會宣傳和政策推行。醫學界多位專家建議,要逐步限制檳榔銷售,保護口腔健康。
文:健康報記者 吳倩
編輯: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徐秉楠 閆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