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空間站機械臂(太空出差三人組)
2023-10-04 03:25:24 1
今天中午13時30分許,「太空出差三人組」 —— 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位太空人安全返回地球。
在神州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期間的兩次出艙任務中,未來感十足的「機械大力神臂」更是吸足了眼球。
它就是中國空間站機械臂,是目前我國智能化程度最高、製造難度最大也是最複雜的空間智能製造系統。
主體結構由兩根臂杆組成,展開長度 10.2 m,重約 700 kg。採用7自由度結構,肩部3個自由度,肘部1個自由度和腕部3個自由度。
它有什麼絕活呢?來!一起探個究竟!
7自由度,最似人手
1
普通的機械臂大多是6自由度結構。隨著構型變換,看似靈活,卻無法做到末端機構軌跡「精準」。
而空間站機械臂採用7自由度結構,這樣的機械臂更靈巧、精準,最完美地模仿了人手的機能。
眼見為實↓↓↓
Round 1
6自由度結構
我撞
7自由度結構
避讓
Round 2
6自由度結構
我卡
7自由度結構
流暢
計量小科普
保證機械臂動作精準,需對其「位姿特性」進行檢測。
就特性中比較重要的重複性指標來說,目前,國際先進工業機械臂的位姿重複性接近 0.04 mm。
爬行,自由自在
2
空間站機械臂的這種結構還實現了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在空間站艙段上自由爬行!
一舉解決了總臂長 10.2 m 對於操作範圍的限制。
科學家們將中國傳統智慧木工工藝中的榫卯結構融入現代科技,「肩3 肘1 腕3」的關節配置,使得肩部和腕部關節配置相同,兩端活動功能一樣。這樣,通過末端執行器與目標適配器對接或分離,並配合各關節聯合運動,空間站機械臂自由地「爬」了起來。
小馬拉大車
3
我們的太空機械臂自重 738 kg,卻能帶動25t的載荷,相當於一頭駝鹿拉動一臺重型大巴車。
雖然,太空失重環境下,一個很小的力即可推動物體。但是,推拉中物體的速度和慣性仍會隨其質量增大而增大,所需的承載能力也越大。
因此,承載 25t,說明我國在高精度伺服控制技術等方面實現了巨大突破。
目前,25t的承載能力已遠超歐洲和日本的空間站機械臂,僅次於國際空間站上的加拿大臂2號。
計量小科普
在這裡,載荷的單位是噸(t)。
噸,雖然不是國際單位制單位,但可是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喲。
1t = 1000kg
智能、精準、靈巧
空間站的機械臂
凝聚著我國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汗水
體現了我國強大的製造技術綜合實力
供稿:市計測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