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童心童趣的古詩(不忘童心 )
2023-10-04 01:07:11 2
稚子弄冰
宋 / 楊萬裡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譯文】
清晨,孩童們把銅盆裡結凍的冰剜下來,
用彩色的絲線穿起來當鑼敲。
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
突然冰塊落在地上發出玻璃一樣的碎裂聲。
【品讀】
說到對兒童的喜愛,對兒童生活的細緻觀察和精妙表現,當首推現代著名的畫家、散文家、音樂教育家、美術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翻譯家豐子愷,看到這張長長的名片,應該猜想一定是個極其有趣的靈魂。在他的畫作《豁然開朗》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話,和大家共同體悟:「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豐子愷
在豐子愷的童心世界中,可以隨心所欲地提出一切願望和要求:房子可以掀開屋頂,以便看飛機;睡床裡可以要求生花草,飛蝴蝶,以便遊玩;凳子的腳可以穿鞋子;房間裡可以築鐵路和火車站;親兄妹可以扮演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摘下來……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子,每個小孩都會成長為大人。不止豐子愷,歷代的詩詞中,都有一些萌娃讓我們的生活陡然間妙趣橫生,忍俊不禁。白居易《觀遊魚》寫到「繞池閒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葉紹翁《夜書所見》中「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有「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最熱衷於穿行在兒童世界的詩人,莫過於本詩的作者楊萬裡。他簡直就是一位「童詩達人」,隨時隨處都在記錄最真實的童趣。午睡後,「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常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下雨後,「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田野間,「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湖面上,「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z h à o )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每個畫面都天性爛漫,澄澈無偽,孩子們的本色出演,賜予了我們生命中至真至暖的美好時光。正如電影《老師 • 好》中的金句:「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接下來,我們回到楊萬裡的《稚子弄冰》。解讀這首詩需要把耳朵豎起來,聆聽各種聲響錯落而成的冬日晨曲。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前兩句交待了時間、人物、事件,視覺上色彩明麗,動作描寫真切細緻。冬日清晨,孩子們急切地跑出室外,看)出。接下來,孩子們七嘴八舌討論如何能玩得更盡興。有人就從家裡拿來幾根彩線,把碩大的冰塊穿起來,當作銀鑼來敲打。金黃的銅盆、晶瑩的冰塊、彩色的絲線,讓這個本應寧靜蒼白的冬日喧鬧起來,絢爛起來。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後兩句連用喻體,寫出不同的聲音和心理起伏。這個冰鑼敲起來發出水玉般穿林而過的高亢之音,正在得意之際,卻不小心敲碎了掉在地上,發出打碎玻璃的清脆聲。一塊冬日裡隨處可見的冰,在孩童的世界裡變成快樂的源泉。詩人把冰比作「玉磬」和「玻璃」,不正是透亮純真的童心嗎?
此詩全在一個「稚」字,因為稚氣未脫,生發無限樂趣。孩子們寒天弄冰的歡欣,結伴敲鑼的憨態,鑼碎掉地的失望,一場遊戲就這樣活潑潑地上演、落幕。這一刻,孩童自得冰樂,老者因童而樂,各樂其樂,相映成趣。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總是迫不及待地渴望長大;當我們真正走向蒼老之際,卻在無限深情地回味童年。世界未知時,我心純淨;世界已知時,我心清寧。此時,這一老一小,神秘地相視一笑,爛漫成永遠無法猜解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