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重組法原理(乾貨如此簡單的同源重組實驗)
2023-10-04 04:33:08 2
相信各位經常進行分子克隆實驗的小夥伴對載體構建實驗非常熟悉,通過這項實驗,我們能夠將自己期望的DNA片段組裝到目的質粒,隨後經過感受態細胞轉化等操作得到重組質粒。實現載體構建的技術方法有多種,如酶切連接法、Gateway克隆、同源重組克隆等,其中Vazyme同源重組方法以其簡單、快速且高效的特點,幫助了眾多小夥伴順利完成了載體構建實驗。但實驗的道路不總是一帆風順,也會碰到許多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塗板不長克隆。
今天小V帶著大家一起探討這類問題的分析和優化策略,幫助大家在遇到時,能夠更好更快的找到原因併合理改進實驗。
首先,分析引物設計、線性化載體及目的片段
01引物設計
✦建議同源臂長度15-20bp(酶切位點序列不包含在內),GC含量40-60%,超出範圍會影響重組效率
以下圖為例解析單片端同源重組引物的設計原則:
載體pUC19,使用限制性內切酶EcoR I、Hind III雙酶切方式線性化
灰色框內序列組成:同源重組的同源臂 酶切位點
同源重組引物設計原則(如下圖所示)
✦推薦使用CE Design引物設計軟體,選擇對應模塊,按要求輸入序列完成引物設計
軟體可從下述幾種途徑獲取:
1.登錄Vazyme公司官網(http://www.vazyme.com),選擇生命科學→資源支持→常用工具→實驗工具→CE Design引物設計軟體
2.複製連結
https://crm.vazyme.com/cetool/singlefragment.html
02線性化載體和插入片段
線性化載體和插入片段的長度範圍及製備方式
✦插入片段和線性化載體,推薦使用切膠回收方式進行純化回收(切膠時間最好控制在3min內)。
✦使用Nanodrop/Onedrop等儀器檢測核酸濃度。若濃度小於20ng/μl,建議多做幾管,合併在同一管回收,提高濃度
註:通過凝膠電泳將片段條帶與DNA Marker條帶的亮度比對估算條帶濃度,若實驗室的核酸染料為EB染料,可以判斷;若為EB替代物,尤其Gelred等大分子核酸染料,不建議使用該方法。Gelred等大分子染料的濃度線性範圍和EB不同,對核酸濃度的解析度不高,不同濃度的核酸條帶亮度差不多。
其次,分析重組反應體系和操作
01重組反應體系
✦線性化載體和插入片段的使用量
線性化載體和插入片段的最適使用量計算及使用量範圍
註:線性化載體和插入片段的區分依靠長度判斷,長度最長的片段為線性化載體,其餘為插入片段;若計算得到的最適使用量超出對應使用量範圍,則使用對應範圍的極限值。
✦重組體系各組分的投入體積最好≥1μl
若投入體積10kb質粒轉化。
✦重組產物與感受態細胞用量
重組產物體積:感受態細胞體積=1:10,推薦10μl重組產物 100μl感受態細胞。
02塗板操作
✦抗生素抗性:平板使用抗性與轉化的載體抗性需保持一致。
✦菌液塗板體積:建議將菌液離心,移液槍吸取丟棄多餘LB培養基,保留100μl重懸,全部塗板。
如果屏幕前的你對於同源重組實驗還有問題,不妨動動手指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小V期待與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