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曆和農曆的區別(公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
2023-10-04 04:12:41
世界各國的曆法,大都先有陰曆後有陽曆。我國於1912年採用公曆曆法後,人們習慣把公曆稱為陽曆,而把傳統的「陰曆」,稱之為農曆。
公曆亦稱太陽曆、新曆、西曆,也稱格里高利曆。於1582年,由羅馬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實行的曆法,是現在國際上公用的曆法。
公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呢?
1.性質不同:農曆是陰陽合曆。以陰曆的月相變化周期作為歷月的基礎,又根據太陽回歸年周期來計算一年的時間。農曆和陰曆一樣,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以兩個朔日之間日期為一月。
公曆是太陽曆,是以太陽回歸周期算作一年,作為基礎的曆法,然後把這一年分為十二個月。
2.天數不同:農曆有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年則設為12個月,354天。時間和公曆相比,每年大約差十一天。每19年中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一年384天或383天,稱為閏年。
公曆每個月分為30天、31天、28天或者29天,有的年份是366天,稱為「閏年」;有的年份是365天,稱為「平年」。一般四年一「閏年」。
3.使用紀年不同 :公曆以公元紀年,分公元前後;而農曆使用甲子紀年,六十年一輪迴。
4.使用範圍不同:公曆為絕大多數國家通用;農曆為我國等少數國家使用。
中國自古的曆法,其實是一種陰陽合曆,一般稱為農曆。它以月相變化周期作為歷月的基礎,又根據太陽回歸年周期來計算一年的時間。它的特點是依據月相來確定月的長短,年的長短只是歷月的整數倍,而與太陽回歸年無關。
農曆還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便於安排農業生產。日月相合的農曆,在農業、文化等領域的實用價值,遠遠超過了其他曆法。
今天中國人仍依據農曆來慶祝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照此推算到2262年會有閏正月,就可有兩個春節,可以放兩次長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