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施氮肥(氮肥怎麼施用才最合理)
2023-09-24 03:54:00
一、氮的含量和分布氮是植物體內除碳、氫、氧外含量最高的元素。不同作物含氮量差異較大,其中豆科植物高於非豆科植物(玉米>小麥>水稻);植物體內的不同器官氮含量不同,幼嫩器官及種子含量高(葉>莖、杆、根);植物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氮的含量也存在差別;土壤供氮能力也會影響植物體內的氮素含量。
二、氮的生理功能1. 氮是植物體內蛋白質和核酸的成分,是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
2. 氮是葉綠素的重要成分,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元素。
3. 植物體內許多酶和維生素的組分。
植物根系主要吸收NH4 和NO3-,也就是銨態氮和硝態氮。
四、作物氮素缺乏與過多症狀(一)缺氮症狀
1.植株矮小、生長緩慢,產量低。
2.植株葉片葉綠素含量低、葉黃薄而小。禾本植物科分櫱少且莖稈細長纖弱,雙子葉植物分枝量少。
3.氮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較強,缺氮時植株下部葉片首先黃化,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展。
註:缺素症狀一般都是成片大面積發生!
(二)氮素過量的危害
1.植物體內糖分含量低、植株抗性差、易倒伏。
2.氮過量時作物宜徒長、晚熟。
1.銨(氨)態氮肥:液氨、氨水、硫酸銨、碳酸氫銨、氯化銨
2.硝態-硝銨態氮肥:硝酸銨、硝酸鈉、硝酸鉀
3.醯胺態氮肥:尿素
4.氰氨態氮肥:石灰氮
5.氮溶液:是一種由氨與其他固體氮肥混合而成的液體氮肥,基本組成為氨、硝銨和尿素,也可加入少量硫銨或亞硫酸氫銨。
(一)碳酸氫銨(NH4HCO3)
1.性質
白色粉末,含N 17%,水溶液呈鹼性,pH為8.2-8.4。含水量約5%-6.5%,容易結塊。易分解、揮發,也被稱為「氣肥」。
2.土壤中轉化
其中的NH4 被土壤作物吸收、HCO3-轉化成CO2和H2O,無其它副成分殘留。施用土壤後pH值會短期上升而後逐漸恢復。
3.合理施用
①易分解,應該深施覆土。
②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種肥。
③不能與鹼性物質混施。
④水田中最好深施。
⑥砂性土少量多次施用。
⑦用量:旱地基肥用量一般為每畝30-50kg,佔全生育期氮素總用量的50%-60%。旱地追肥用量一般為每畝20-40kg,溝施或穴施。稻田基肥用量一般為30-40kg,佔全生育期氮素總量的50%。稻田面肥,犁田或耙田後灌淺水,每畝用碳銨10-20kg,撒施後再耙1-2遍,用託板拉平,隨即插秧。稻田追肥一般每畝用量30-40kg,施肥前先排水,撒施後結合中耕除草,使碳酸氫銨均勻分布在7-10cm的土層中。
註:用量應根據田地狀況靈活調整。
(二)硫酸銨(NH4)2SO4
1.性質
含N 20%-21%,白色晶體,易溶、速效,物理性狀好,不易吸溼結塊,是一種生理酸性肥料。
2.合理施用
①可作基肥、追肥和種肥。
②水田最好不用。
③石灰性土壤施用需要深施覆土。
④喜硫作物優選氮肥如薯芋類、蔥蒜類。
⑤用量:基肥每畝用量20-40kg,追肥15-25kg,施用方法與其它固體氮肥一樣。硫酸銨對種子萌發沒有不利營養,可做種肥,但是用量不宜過多,在基肥充足時可以不使用種肥。
(三)氯化銨(NH4Cl)
1.性質
含N 24%-25%;白色結晶,易溶、速效;吸溼性稍大,是一種生理酸性肥;受熱時直接升華釋放出氨氣和氯化氫。
2.合理施用
①作基肥、追肥,氯離子易對種子產生傷害,不宜做種肥。
②水田施用優於硫酸銨。
③對氯敏感作物儘量不施。
④對土壤酸化能力強於硫銨,酸性土壤中需要配施石灰。
⑤鹽鹼地上一般不用。
⑥用量:基肥每畝用量20-40kg,追肥10-20kg,施用方法與尿素相同。
(四)尿素(CO(NH2)2)
1.性質
是含氮量最高的固體氮肥,含N 46%;白色針狀或稜柱狀結晶;易溶、結晶、半速效。
2.土壤中轉化
施用到土壤中後,很少一部分尿素被土壤膠體吸附,大部分在土壤脲酶的作用下水解後被利用。
3.合理施用
①適合於各種作物和土壤。
②尿素易溶,施後勿立即大量灌水。
③儘量不用做種肥,做種肥時種與肥分離。
④適合作根外追肥,濃度0.2%-2%。
⑤用量:做基肥施用,一般每畝用10-20kg。尿素做基肥施用時,可以先撒施于田地表面後靶耕。低溫低時,條施用量不宜過高,易造成燒種。
做追肥施用,一般每畝用10-15kg,宜在分櫱期和拔節期施用,且需要提前3-4天施用。旱地可選用溝施或穴施,但均應該深施覆土,以免浪費肥料。保肥能力差的土壤中,應該少施勤施。
4.尿素宜做根外追肥
①分子小,易擴散進入質膜,容易被作物吸收。
②中性有機物,電離度小,不傷害作物莖葉。
③易溶於水,吸溼性強,易保持葉片溼潤被吸收。
④吸收速率高,轉化快。
關注我了解更多農業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