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是什麼節日(寒衣節是三大鬼節之一)
2023-09-24 01:16:50 3
2021年11月5日,也就是農曆十月初一,也是一年一度的「寒衣節」,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寒衣節也漸漸遺忘,也有人將其當成「寒食節」。其實並不然,「寒衣節」是和清明節、中元節並列的3大「鬼節」,其又被稱之為「祭祖節」。
早在3000多年前,寒衣節就已存在,可以說它和中國的祭祀文化相伴相生。但至於它的來源,目前說法眾多。有人認為它來源於周朝的「臘祭日」,且時間均為十月初一。
也有人認為,它是由「迎冬禮」演化而來,在立冬到來之時,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舉行迎冬禮儀,並對那些功臣遺屬進行獎賞,如賜給他們保暖的衣服。不過在此後傳播中,變成了今天的「寒衣節」。

孟姜女哭長城的典故也是其來源之一,因眾人對孟姜女愛夫的精神所動容,自發為其丈夫燒寒衣,後來演變成祭祀先人的節日。
寒衣節和「立冬」節氣相近,此時的天氣開始變冷,此時晚輩就會為離世的親人送去衣物,讓其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取暖禦寒。
一、寒衣節習俗
1、送寒衣
在寒衣節這天上午,人們就會開始準備供品,如餃子、饅頭、水果、紙幣、香燭等,同時還要備上五色紙。
再將五色紙剪成衣服樣式,中間也可放上一點棉花。之後,再將其放在袋子裡,並在外面寫上送衣、收衣者的名字。
吃過午飯後,大家就可以去墳墓前燒寒衣,當然晚上送去最好。在焚燒時,也需要注意,可以畫個圈,將五色紙全部燒光,不能有半點遺留,不然逝者無法使用。此外,也要給鄰邊的墳燒上一些紙錢,特別是那些孤墳,這樣才能免得其和先祖搶東西。

2、披冬衣
在這天,除了要給先人送上寒衣外,家裡的男人、子女也要披上冬衣。就算天不太冷,也可以穿上圖吉利。同時,如果天氣晴朗,也要將冬衣、厚被子放外面晾曬,以此「迎冬」。
同時,家裡有灶臺的人家,也要將煙囪通一通,隨後再點燃灶臺,讓祖先保佑全家冬天可以很好的保暖。
3、吃冬令食物
在寒衣節這天,大家也會吃上一些冬令食物,如中原一帶會包上餃子,華北一帶會吃上蕎面,南方要吃上餈粑、紅豆。吃上這些食物,也是為了讓身子更暖一些。
二、寒衣節忌諱
1、忌外人上墳
在上墳時,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一同去祭祖的,只能是一個家族內的親人。就算是逝者的外甥、外甥女、女婿,也不能上墳,這樣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2、忌深夜走動
在民間認為,夜裡孤魂野鬼都會出來搶「寒衣」,因此送完寒衣後要早點回家,別在路上轉悠。就算是在城市裡,路口、角落裡也能看到焚燒紙錢的,在外溜達撞見了內心也會有不好的感受。
3、忌動土
在清明這天,人們給先人上墳的時候也會培土,避免墳墓中滲水。不過寒衣節這天就不同了,輕易別動土,畢竟冬季少雨乾燥,如果在先人「頭上」動土是不尊的表現。
民間也認為,如果給墳墓動土的話,可能家裡會招來賊,東西容易丟失。

4、忌靠近深水
古人認為,水為陰,剛好和「鬼」的屬性接近,如果離深水近的地方,可能會出現危險。同時,冬天本身就主陰寒, 如果這天遊泳,那對健康也會帶來影響,一旦在水裡抽筋了,那可就麻煩了。
三、「寒衣有3怕」
1、怕登高
寒衣節這天,外面已十分寒冷了,此時不宜登高,不然會有危險。在民間來看,十月一這天為「危日」,不能登高,也別去陌生的地方。
2、怕剃頭
寒衣節這天晚輩要祭祖,而祭祖也是「孝道」的最好表現,但如果這天剃頭的話,那就違背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原則,祖先看到了也會生氣。
而寒衣節也是丁巳日,有「丁不剃頭」的說法,不然容易腦門生瘡,因此這一天古人是不敢剃頭的。

3、怕晴天
民間有「立冬無雨一冬晴」的說法,但後半句是「沒有十月一靈」。理解起來並不難,立冬當天如果不下雨,那冬季就沒有多少雨雪,為傳統意義上的暖冬。但看立冬不如看十月一的天氣,如果這天晴天,那冬天定然沒有多少雨雪。
因此古人怕十月一天晴,這樣冬天可能就會迎來暖冬,對莊稼的生長不利。
不管怎麼說,寒衣節儘管不被重視,但作為農村人,還是別忘記這一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