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葉做蒲扇(郫都棕編蒲扇成網紅)
2023-09-24 01:56:29 1
也說不清為什麼
蒲扇,在這個夏天
似乎格外受青睞
電商創業的成都女大學生高靜
她家蒲扇供不應求
賣了好幾萬把
還是記憶中的那個外形
還是密實而淳樸的編織手工
一把蒲扇,一彎西瓜
這是真正的,老成都的夏天
從滯銷到爆款
◆ 被遺忘的蒲扇殺了個「回馬槍」 ◆
高靜出身於成都市郫都區古城鎮的「棕編世家」,母親李天清11歲開始就跟著祖母一起學習棕編手藝,從事棕編手藝近50年,還被成都市評為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城棕編」的代表性傳承人。
這些年裡,蒲扇已漸漸淡出城市生活,更多存在於人們對上個世紀的回憶裡。
這一點,高靜很有體會:隨著智能家電對傳統手工工具的取代,蒲扇等棕編製品前些年遇到了銷售困境,在2010年前後,家中的棕編製品一度滯銷。
可是今年夏天,蒲扇卻火了!高靜在阿里巴巴上開設的棕編電商鋪子顯示,月銷1.1萬件!
在抖音等網絡平臺上,一把蒲扇,一曲網紅歌曲的「標配」短視頻,也成為了網友們競相拍攝的潮流。
「一把蒲扇,一彎西瓜,這才是真正的過夏天」,這是網友給高靜店鋪中蒲扇的評論留言。高靜說,年輕人,正在成為買蒲扇的新主力。
蒲扇之「火」
◆ 只因情懷、文化、工藝 ◆
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家家都有蒲扇,由粽葉或是竹條編織,圓潤的心形或是標準的六邊形,看上去並無現代工業製品的痕跡,也不及電器製冷便利,但卻古樸而誠懇。一手拿著冰棍兒一手握著蒲扇在樹下納涼,是以前空調還不普及的時候,夏日裡最常見的畫面。
許多購買了蒲扇的買家,都紛紛留言,顯露出他們重新對蒲扇燃起熱情的理由——
網友LEON說:「這樣樸實、天然、環保的產品,應該多挖掘!多少人童年的回憶……」
網友Kathy留言:「有一種小時候的印記,很喜歡這種傳統的扇子,更多的是割捨不斷的鄉情。」
網友「小格子」則說,奶奶以前也會編扇子,以為這樣的手藝漸漸消失了,沒想到依然有人在繼續做這種手藝,一定要多多支持,不能消失!
也有網友調侃著,「能扇風能驅蚊能活動手臂能凹造型還有藝術感,電風扇可比不了……」
來到郫都區古城鎮蜀漢中街,高靜家的店鋪——「子酉八月古城棕編」的線下所在。店名古樸,整條街也顯得古色古香。高靜的父親高英茂,正在店面後面的小院子裡忙碌不停,將棕編製品鋪滿院子進行晾曬。
棕編製品編制非常耗時,一把棕葉蒲扇,往往需5~8小時才能編制而成。儘管費時費工,可人們對它的熱情卻是有增無減。
蒲扇的捲土重來,對於高靜來講,是一個大大的驚喜,「這是純手工編織的工藝,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今人們追求綠色、健康、天然的年代,傳統手藝也被賦予了新的生機。而這生機,可能並不僅僅來自蒲扇本身作為工具的價值,更是來自人們對傳統文化和淳樸工藝的重新關注和追求。
「非遺」變網紅
◆ 網際網路帶來的鄉村「振興風」 ◆
蒲扇變網紅,是電商渠道讓「危機化成了機遇」。
高靜很慶幸自己搭上了這股「東風」。34歲的她,大學畢業後並沒有像大多數同學那樣去城市工作和生活,而是成為了郫都區古城鎮的一名村委會工作人員,同時為家裡的棕編店創建了阿里巴巴和淘寶店鋪,親自運營。
網際網路的風向,其實很讓人「摸不著頭腦」,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火起來的是什麼。但在高靜看來,這恰好給農村許多沒落或無人問津,但又真正傳承了文化和品質的事物提供了振興的機會。
像今年夏天火起來的蒲扇,就給「古城棕編」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了振興機遇。「目前和我們合作的農戶大概有幾十戶到上百戶,只要有人願意學棕編手藝,我們就願意教他。」高靜的父親說。
高靜家現在煩惱的,已經不是銷量,而是供不應求的貨源。畢竟,現在村裡只有老年人才願意編棕編,而耗時的手工,使得棕編產量十分有限。
但高靜相信,在當今人們越來越關注傳統文化和工藝的趨勢下,在生活方式越來越以綠色、天然為時尚的大方向中,只要堅持品質,堅持傳承,並堅持與時俱進的銷售模式和轉型思路,一定會有更多年輕人願意回歸這項手藝。
像高靜家這樣
足不出戶能創業
網紅蒲扇,就是成都鄉村振興
新發展、新氣象的一個縮影
2018年7月7日,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其中明確——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牢記「走在前列、起好示範」的殷切囑託,加快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鄉村振興戰略
為新時代農村發展
擘畫了一幅宏偉而壯美的藍圖
網紅蒲扇這樣的「回憶殺」
不僅是商機
更是咱成都人
返璞歸真生活的真實寫照
內容來源:成都商報
編輯:雕刻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