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吃藍藻的魚(太湖裡的這群魚可吞吃藍藻5千噸)
2023-09-24 02:05:19 3
7月8日,太湖大水面鰱鱅烏子培育「夏花」試驗現場測產,鰱鱅烏子經過1個多月的生長發育,成功培育出「夏花」。
5月-8月之間,3公分左右的小魚稱「夏花」,此次5月下旬培育的「夏花」在太湖竺山灣,竺山灣屬太湖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的湖區,一旦外部水文、氣象條件具備,不斷積累的氮、磷等營養鹽就可能引起藍藻暴發。
太湖漁管辦在竺山灣大水面鰱鱅烏子培育「夏花」試驗,設置了兩個面積為21畝的大型圍隔, 6月底在圍隔中投放鰱鱅烏子,利用竺山灣水體中藻類等豐富的天然餌料資源,對鰱鱅烏子進行大水面高密度培養。
監測數據表明,經過一個月的生長,鰱平均體長74.8毫米,平均全長92.6毫米,平均規格75條/斤;鱅平均體長62.8 毫米,平均全長76.6毫米,平均規格為122條/斤,單個網箱產量達到10000斤,平均畝產500斤,平均規格和畝產等指標都高於同期內塘一倍以上。
按以上100噸的魚產出,捕撈時可從湖中帶出氮2500公斤,磷300公斤,碳12000公斤,魚每生長一公斤,可吞吃50公斤藍藻。太湖漁管辦資環處陸建明給記者算了筆帳,這些鰱鱅魚可吞吃太湖藍藻5千噸。
據太湖漁管辦童樂介紹,將把試驗培育的「夏花」投放到太湖淨水魚種培育基地的網箱中培育大規格冬片魚種,預計到今年年底可以產出鰱鱅魚種20萬斤,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00萬元以上,同時鰱鱅在生長過程中還將固定大量的氮、磷、碳等營養鹽,濾食水中浮遊植物,抑制藍藻等藻類的生長和繁殖,有效淨化試驗水域及周邊水質。
太湖漁管辦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大水面鰱鱅烏子培育夏花、魚種等系列試驗充分發揮漁業淨水、抑藻、固碳等生態功能,協調好漁業生產與保護生態的關係,為太湖漁業綠色發展、產業升級、生態保護提供經驗和借鑑。
記者:丁蔚文
編輯:朱書聞
頭條號關注「新華經濟369」,您的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