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表格(常識備考之中國傳統節日與習俗)
2023-09-24 04:39:35 3

(一)春節
時間:農曆正月初一
習俗:掃塵、祭灶、貼春聯、貼窗花、剪紙、年畫、守歲、拜年、爆竹、壓歲錢、舞獅
相關詩詞:
1.相關詩詞: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唐·李世民《守歲》
2. 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唐·張說《欽州守歲》
3.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王安石《元日》
4.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宋·蘇軾《守歲》
5.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宋·陸遊《除雪夜》
6.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元·葉顒《已酉新正》、

(二)元宵節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元夕、元夜、燈節。
習俗: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迎紫姑、走百病、逐鼠、踩高蹺、舞獅、耍龍燈。
相關詩詞:
1.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唐·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2.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3.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4.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5.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宋·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三)中和節
時間: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俗稱「龍抬頭」。
習俗:引龍回、剃龍頭、吃龍食、舞龍燈、放龍炮、炒豆。
相關詩詞:
1.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唐·李商隱《二月二日》
2.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唐·白居易《二月二日》
3. 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轆轤聲。—宋·張耒《二月二日挑菜節大雨不能出》
4. 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清·蔡雲《撐腰糕》。
(註:唐宋時期,二月二人們挑菜踏青,直至到了元代,二月二才明確有了「龍抬頭」的說法)

(四)清明節
時間:4月5日前後,又稱踏青節,古時稱三月節。
習俗:掃墓、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植樹、禁火。
相關詩詞:
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2.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唐·白居易《清明夜》
3.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唐·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4.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唐·韓翃《寒食》。
5.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6. 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唐·韋應物《寒食》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現在的清明節是「清明」節氣、上巳節、寒食節三節相融。)

(五)端午節
時間:農曆五月初五,又稱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
習俗:吃粽子,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飲雄黃酒、菖蒲酒。
相關詩詞:
1.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
2.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宋·陸遊《乙卯重五詩》
3.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唐·殷堯藩《端午日》。
4.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鬥巧盡輸年少,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荷花十裡,一鉤新月。—宋·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