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節氣意味著什麼(立春不僅僅只是節氣)
2023-09-24 03:00:13 1
今天是立春,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今天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今天除了學生可能放寒假,其他人還在上班,大街上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如果隨便在大街上抓一個人問今天是立春,有何深意呢?估計很多人茫然搖頭,有些人會說今天是第一個節氣。基於上面情況知常容覺得有必要來聊一聊立春,這些是傳統文化之根本。
聊立春之前先理清二個概念:年和歲
我們經常會說歲月是把殺豬刀,遇到人時會問你幾歲了等等。再比如今年是2021年,過完年是2022年。
這裡出現歲和年的不同應用場景。年和歲都是時間單位,但年和歲一樣嗎?
答案是不一樣的。
年是從年首到年末,即正月初一到除夕。秦朝以十月為歲首,十月就相當於正月,大年初一就是十月一日。我們現在是以一月為歲首,大年初一就是一月一日。
「年」是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比如夏朝與商朝,秦朝與漢朝等等「年」都不一樣。我們現在還有二個年,一個是西元曆法的元旦,一個是農曆新年。
歲則不一樣,歲不受人為因素影響,到了就到了。歲是怎麼劃分的呢?
歲星出,東行十二度,百日而止,反逆行;逆行八度,百日,復東行。歲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歲而周天。——《史記八書·天官書》
歲星就是木星。這段話的大意就是西向東12度需要一百天,然後反向8度也要100天,再向東。12歲為一周天。我們的歲就是以木星轉一周為單位,然後將其切分為12份,每份就是一歲。
木星的運轉是不受人的意志轉移的,有其內在的運行規律。
立春何義?切成12份之後,每一歲怎麼區別呢?
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史記·八書·天官書》
立春就是每一歲的開始,今天就是新歲開始,舊歲在昨天就已經結束了。
因為這是一歲之首,意思就非比尋常了。
要了解「立春」的含義先弄清楚「春」為何意。
《釋名》曰:春之言蠢也,萬物蠢然而生。——《太平御覽·時序部·卷三》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萬物開始萌動,生發了,這代表向上,也代表生機。
立春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萬物開始生發了,這是充滿生機的開端,這是立春的本意。
「立春」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在古代立春是一個很重大的節日,上至朝廷,下至黎民都十分重視。
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鬥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
上面的記載在《後漢書志·禮儀上》,從這個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不但百官著青衣,郡縣之下至小吏要戴青色的巾帕,立青色的幡,更重要的是要掐著點進行。
為什麼是「青色」。
因為萬物生發之時的顏色就是青色的。
誰在主宰春天呢?古人很自然將其神格化,那就是青帝。主宰一年運行的神就是「太歲」。
這一天皇帝要帶著百官祭祀青帝,整個儀式是十分隆重的。
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歲於東郊。修除祠位,幣禱鬼神,犧牲用牡。——《淮南子·時則訓》
皇帝為什麼要在東方祭祀青帝,因為東方象徵生機生發,西方象徵肅殺收縮。在舉行這個儀式之前,皇帝還需要齋戒。
這是萬物充滿生機的一天,這一天禁止砍伐木頭,抓鳥蛋,殺害動物等等的行為,因為萬物都有生發的權力,這也體現人與自然的和平相處。
不但如此,古人還規定「每歲立春後至秋分,不得決死刑。」為什麼死刑犯要「秋後問斬」,相信大家看到加粗的這段話應該弄清楚原因,這一切都是從立春開始。
民間也會舉行隆重的儀式。
《萬曆野獲編》中記載在立春要吃春餅。
《夜航船》中記載今天需要迎春,設太歲土牛像,以送寒氣。同時裡面還記載楚地的習俗是這一天貼春字。現在這種習俗楚地還有嗎?如果有楚地的朋友路過可以留言。
大文豪蘇東坡寫過一篇《減字木蘭花·立春》,詳細記載宋代在立春時的民俗。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泥塑耕牛,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還有春天的青嶓,這些就是民間之立春之俗。
立春延伸因為春代表生機,自然就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說法,有些人將這個應用到養生,還將這個規則應用到股票上,因為他們認為這個是自然規律,人亦是萬物之一,受這個規律影響。
古人還將這個延伸到生育上去,喝立春之雨水,知常容不清楚是不是真有效,讀者需要帶著科學的眼光去看,雖然這個記載在《本草綱目》之中。
立春雨水:夫妻各飲一杯,還房,當獲時有子,神效。——《本草綱目·水部·雨水》
類似的延伸還有很多,這裡就不展開了。
不過要想了解立春為什麼有這麼多延伸,自然需要了解古代最重要的一個「五行」的觀點,因為我在《洛書應該怎麼看? 》中有詳細講述,這裡就不展開了。
結語:這麼隆重的節日和時刻為什麼到現在毫無存在感呢?主要是因為現代社會是以工業社會為基礎,古代是以農業社會為根基。工業社會重在加工和改造,使用之物以死物為主,比如鐵、石油等等。主要靠人的力量,靠人的智慧去發明創造。
農業社會以活物為主,比如種植、畜牧等等,這些能不能有好收成必須要順天時,敬天時。並不是你夠努力就一定能有好收成。生產方式不同相對應產生的文化也會有差別,這就是立春從濃變淡甚至變得毫無存在感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