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椰殼包哪裡最多(海南小椰殼符冬波)
2023-10-10 11:03:37 2
金秋十月,萬寧市大茂鎮群星村的海南小椰殼實業有限公司車間裡生產正忙,經過切割、打磨、鑽孔、雕刻、拋光等十幾道工序,一隻只在海南島隨處可見的椰殼,就成了一件件帶有熱帶風情的椰殼餐廚具工藝品。
這家椰殼工藝品加工廠的創始人,就是在今年年初入選南海系列育才計劃的符冬波。他與這些椰子殼結緣,還要從14年前說起。
2005年,37歲的符冬波因所在的萬寧市一家企業倒閉而下崗。下崗後,從小對椰雕興趣濃厚的符冬波,準備開始從椰殼上開展新一番事業。
「海南最常見的就是椰子,椰子裡一定有文章可做。」符冬波說,他從最開始的椰殼紐扣到椰殼包、椰殼項鍊等旅遊產品探索起,但是這類產品同質化多,打開市場很難。這個時候,符冬波想到了小時候經常聽到老人說的海南傳統的「椰殼餐具」。
符冬波介紹,椰殼餐具最早出現在唐朝,從早期的簡易容器到唐宋時期工藝漸趨精緻的吃喝用具,再到明、清兩代時,椰雕常被官吏作為進貢朝廷的珍品,椰殼製作的餐具還有了「天南貢品」的美譽。於是,他決定從零開始,借鑑古代椰殼餐具的製作工藝,開發一種富有海南本土特色的椰殼餐具。
為了了解椰殼餐具的具體製作流程,符冬波先後前往廣東等地考察學習。除了實地考察學習,他還經常上網學習研究,尋找廣東、海南等地傳統椰殼餐具的製作方法。在家的時候,他還每天到農村撿廢棄的椰子殼,撿來後就沒日沒夜地在工廠裡打磨著他的椰殼。
創業初期,符冬波把車賣掉,將一切精力和時間都放在生產出好的椰殼產品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符冬波在古人製作椰殼餐具的基礎上,摸索出生產優質椰殼餐具的整套工藝流程,申請了國家專利並取得了「小椰殼」這個商標品牌。
2017年底,符冬波帶著椰殼廚具系列產品,經過初選、複選、決選,從全國34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登上央視《創業英雄匯》的舞臺,讓海南的椰殼產品通過電視熒幕走進全國人民的視野。節目播出後,符冬波的電話快被全國各地的投資商、經銷商打爆。
「利用椰子殼製作餐具,不僅減少了製作其他同類產品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過度開採、砍伐和破壞,還能將海南這一傳統手工藝發揚光大。」在「小椰殼」加工廠裡,符冬波指著一件件成品告訴記者,如今企業已經從海外引進先進的製造工藝,製作出的椰殼餐具充滿海南特色,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小椰殼」也收到來自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合作意向。
今年年初,符冬波入選「南海系列」育才計劃,他表示,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創業者,感到非常榮幸,感受到了海南對本地人才的重視和培養支持力度。未來,他將通過自己的努力,繼續讓「小椰殼」走出海南,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領略到海南的傳統椰雕工藝。
▍來源:海南日報
▍編輯:何子儀 彭楹
▍監製:潘李智 陳明思
©萬寧市廣播電視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