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下的「戲子」
2023-10-11 00:08:54 1
黃昏時分,夕陽的餘暉順著彎彎曲曲的小巷湧進了整個小鎮。緋紅的雲霞下,小鎮被淡淡的炊煙簇擁著,仙境一般在陽光、炊煙調和成的朦朧的橙色中靜靜搖晃。此時,鎮東的一座大院裡傳出竇娥悠悠的哭訴聲。
鎮上的人們早已習慣了每天黃昏時分沉浸在亦歡的吟唱中。不論寒暑,亦歡都要在院子裡練上一兩個時辰,清脆的嗓音在夕陽中蕩漾,一種難以言說的美好滲透在這黃昏時分特有的安逸氛圍裡。大院子裡的人則更是歡喜。院子裡,一樹梧桐葉作了簾幕,亦歡便在那棵梧桐下舞起了身姿。院子裡的人沒見過什麼名角,只覺得梅蘭芳在世也不過這般模樣。
亦歡模樣生得俊,天生一副好嗓子。父親在鎮上的文化站工作,一副老戲骨也傳給了她。文化站的老前輩們都是父親的老朋友,對亦歡更是關愛有加。這座江南小鎮雖然沒有什麼名氣,可畢竟深受吳越文化的薰陶,從這裡走出的人都會咿咿呀呀,哼上兩句吳儂軟語的戲文。文化站的老戲骨們更是個中行家,他們相中了亦歡這塊璞玉,於是便不遺餘力,好生雕琢——就盼著這兒的戲曲文化能有個傳人。
亦歡沒有讓他們失望。她的血液裡流淌的仿佛都是戲劇。因為熱愛,京豫粵錫淮,各地的戲曲她都不生疏。春日雨霽的午後,空氣中便蕩漾著「你挑水來,我澆園」,桐葉也會為之輕揚;夏日悶熱的傍晚,女狀元的訴詞總會帶給行人一絲清涼;秋天如血的殘陽下,竇娥的一腔怨懟字字啼血,會讓傷感之人倚欄垂淚;冬日黃昏,那支《小拜年》捎來的不止是春的訊息……
戲曲早已長進了亦歡的生命,就像她的聲音也長進了這座小鎮的體格。
可是鎮子畢竟是一片小天地,院子裡老人的子女大多考上了外地的大學,開始了嶄新的生活。江南的水土留不住他們,他們鑽進了大城市的角角落落,自以為光耀了門楣。只有亦歡,卻依然不離小鎮半步。漸漸地,小鎮上的閒話便飄了起來。當第一次無意聽到院子裡的人說自己「不務正業,不求上進」,亦歡關起門藏在家中啜泣,幾天沒有開嗓。自己的努力換得的是不被認可的滋味,像是鳥兒折斷了翅膀,她一下子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而火候終究是到了。父親請省城的朋友帶著專家踏上了這片土地。亦歡鋪一開嗓,他們便驚為天人……
於是,在一個寂靜淡漠的秋日的黃昏,院子裡的人們打開屋門——再沒有天籟般的戲文傳入,只有院子裡的梧桐偶爾墜下一兩片黃葉,發出窸窸窣窣的寂寞的嘆息。
不久,人們在電視上看到了演出成功轟動省城的亦歡。同時,他們也終於發現:缺少了亦歡唱腔的滋潤的生活似乎少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