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知乎完整版(揭示社會倫理及其變遷的深刻之作)
2023-10-19 13:46:22
《我的姐姐》給我們講了一個好故事,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充滿懸念,引人入勝。
姐弟倆從陌生、隔膜、相互嫌棄到彼此溝通,演變過程清晰,絲絲入扣。
到最後是分還是合的抉擇關頭,竟令人潸然淚下。
開放式結尾更是絕妙一筆,令人浮想聯翩,欲罷不能。
精彩的故事情節和豐滿的人物形象固然彰顯了這部成功影片的基本功相當深厚,故事和人物關係背後所揭示的社會倫理。
社會問題的深刻程度才是這部影片不僅引人入勝而且引人深思的獨到之處。
影片圍繞著女主人公姐姐究竟是去追求個人事業發展還是撫養幼弟的艱難抉擇逐步展開。
背後的邏輯是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人們所面臨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人生觀對傳統的家庭本位價值觀、人生觀的激烈撞擊。
劇情一入,就從悲劇開始了。
父母在車禍中雙亡,親戚忙於要賠償和分割家產。
但這一段導演並沒有拍攝哭天搶地的悲哀,反而從各色人等的言語和行為中直接給出了衝突的暗示。
女主冷漠而果決,面對失去雙親痛苦和房子學業等壓力,表現出了堅強的個性。
姑媽的操心,大伯的強橫,舅舅的小心思都成了自己親弟弟出場的序幕。
本已打定決心去北京讀研的女主面對親弟弟的未來安排,陷入了極度煩惱和不適之中。
她與弟弟差將近20歲沒見過幾次面,可以說根本就沒有親情故事的衝突高潮就此因為要撫養弟弟的問題而突如其來了。
隨著情節的層層遞進,女主與弟弟的情感逐漸增厚。
經過了一系列的衝突,送養等情節最終姐姐選擇了和弟弟一起。
後來在和弟弟的相處中安然發現了他身上,除了「熊孩子」之外,可愛懂事的那一面。
弟弟在她肚子疼時,會給她倒熱水;
從一開始死活不願意被領養,到知道安然想要去北京上學後,弟弟主動告訴領養家庭,自己想要被領養……
安然慢慢對弟弟有了感情。
在電影的結尾領養弟弟的家庭,希望安然籤署一份以後再也不見弟弟的協議。
安然拿著筆看著站在陽臺上的弟弟,遲遲無法籤下眼淚從她的眼角滑落下來。
安然最後到底有沒有在協議上簽字,導演最終還是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說實話作為一個從小沒受過虐待的姐姐,我能接受這樣的結局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但是我不是安然,不知道她生活在那樣的家庭有多麼痛苦就像有一句話說的:
板子沒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很多人覺得安然用心良苦的給弟弟找到好家庭,又把賣房子的錢分他給一半已經仁至義盡了。
她把弟弟接到自己身邊會影響她事業的發展,婚姻的幸福一生的命運。
但是,我始終相信好人有好報,因果有輪迴。
不管你做過的好事還是壞事,在時機恰當的時候,一定會給你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