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大雪的活動(今日大雪仲冬伊始)
2023-10-15 10:29:40 2
宋·范寬,《雪景寒林圖》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12月7日,在日益劇增的冬意中,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雪到來了。大雪的來臨,也意味著仲冬的開始,此時,氣溫顯著下降,降水量增多,中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冬季。在北方,已是大雪紛飛。
雖是大雪,但節氣大雪與天氣上的大雪意義不同,也並不代表此日是全年下雪最大的節氣。「大雪與小雪一樣,是反映氣溫與降水變化的節氣,而不是指降雪的大小。這是千百年來農耕文化的產物,是對節氣變化的反應。」民俗專家劉孝昌這樣解釋道。
大雪至仲冬始 田間農事忙
「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天不冷,明年倒春寒」「大雪下雪,來年雨不缺」……
說起大雪節氣,總能想到許許多多農諺,可見在農家的心中,大雪節氣的寒、暖、風、雪等異常天氣現象的出現,均對未來的天氣有影響。在位於四川盆地的成都,進入大雪節氣時,氣溫相對小雪節氣更加寒冷,並且隨著降水量的增加,氣溫還將持續走低。「成都比北方的氣候溫和,而少雨雪。只是有時,也會出現霜凍或濃霧,霧則多出現在夜晚與少雲的清晨。」
王維《江幹雪霽圖卷》(局部)
既是反映農耕文化的節氣,到了這一日,農家們自然也不會閒下來。據劉孝昌描述,昔日此時成都周邊的郊區,已經是一派繁忙的景象。雖然在小雪之前地已經犁完了,但仍忙著給地裡剛出土的胡豆、小麥施肥灌水。不少農民一家老小都在田間忙碌,有的正在剛犁過黑油油的田土栽油菜,小朋友們幫著在除草。「所以有句農諺,叫做『大雪多除田邊草,來年肥多蟲害少』。」
田間雖是一派熱鬧的畫面,但大雪的到來意味著仲冬伊始,此時葉落草枯,大地間滿是蕭條,花木似乎都失去了顏色。正因如此,在古人的詩篇中,每逢冬日,總會格外抑鬱。但在劉孝昌看來,冬日的成都的景色也別有一番韻味,此時落葉滿地,一片肅殺的氣氛,讓天地格外寬闊清朗。
「大雪節氣,銀杏樹的葉子都已經掉光了,只留下光禿禿的樹枝,又吹來陣陣寒風。記得我上學的時候,學校高大的銀杏樹枝都光禿禿的,樹枝上有好多烏鴉窩,青黑一群群烏鴉從樹上飛走,旁晚時又飛回窩中,無數的白鷺就在錦江上來回飛翔……」而在錦江河邊,舊時還有為了生計的洗衣婦,在冬日寒意沁人的河水中清洗衣物。「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這樣的景象了。」
大雪吃黑食白菜 冬季進補正當時
冬日,是「進補」的大好時節,到了節氣大雪,自然不能不提到此時的食俗。古人順應氣候變化適當進補,而據劉孝昌所言,老成都就有句話,叫做「白露食白,大雪吃黑」,意為在大雪這一日,要吃黑色的食物。「在古人的觀念中,冬季屬水,顏色為黑,黑色食物是冬季最好食材,可多食些黑芝麻、黑豆、黑米、木耳等食材。」
白菜(圖源網絡)
不僅是黑色的食物,白菜也是不錯的選擇。冬日一到,北方地區的居民們早早的就開始儲藏大白菜,大白菜更被老百姓稱為「當家菜」。「『白菜當家,清白傳家』。一般來說,人們在小雪吃蘿蔔,在大雪吃白菜。這個時候白菜也很便宜,北方的家家戶戶買個一兩百斤。白菜也是中國原產蔬菜,有數千年的載培史了,古人也認為白菜是蔬菜中的佳品。」
蘇軾也在《雨後行菜圃》一詩中寫到:「白菘類羔豚,冒土出蹯掌。誰能視火候,小灶當自養。」其中,「白菘」即為白菜,可見即使在美食家蘇東坡的眼中,白菜跟熊掌、羔羊一樣好吃。
天氣嚴寒,在物質條件不發達的舊時,貧苦的人家如何捱過苦冬呢?劉孝昌講到,冬時一到,城內外的幾家大粥廠,如慈惠堂街、天仙橋街等善堂,就開始施粥了,並在每日早晚義務煮稀飯,。「天氣一冷,粥廠就開始發告示,告示中寫著:向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發放,領粥人自帶碗筷,一人一碗,過時不候。」
冬日嚴寒,所以進補和保暖就必不可少,俗話說「冬令來進補,來年可打虎」,大雪節氣,不如好好地把握住冬季進補的時節,用溫暖的食物,治癒被寒意凍住的身體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