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名著在線閱讀(名著速讀一一第八部趙氏孤兒)
2023-10-15 03:29:44 3
第1頁 作者介紹
《趙氏孤兒》的原著作者是元代戲曲作家紀君祥。一作紀天祥,生平不詳。《錄鬼簿》記載他與鄭廷玉、李壽卿為同時人。現代研究者考證李壽卿為至元(元世祖年號)年間人。由此可推知紀君祥的活動年代應該在元初。
《趙氏孤兒大報仇》(又名《冤報冤趙氏孤兒》、《趙氏孤兒冤報冤》,簡稱《趙氏孤兒》)是元代紀君祥創作的雜劇,全劇五折一楔子。
他著有雜劇6種,現僅存 1種:《趙氏孤兒冤報冤》,《趙氏孤兒大報仇》,簡稱《趙氏孤兒》。另外《陳文圖悟道松陰夢》1劇,僅存曲詞1折。
第2頁 名家點評: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
其最有悲劇之性質者,則如關漢卿之《竇娥冤》
紀君祥之《趙氏孤兒》,劇中雖有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赴湯蹈火者,仍出於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
第3頁 內容簡介:
該劇主要講述春秋晉靈公時期,晉國上卿趙盾遭到大將軍屠岸賈的誣陷,趙盾一家三百多口盡被武將屠岸賈謀害誅殺,僅留存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即趙氏孤兒。為保存趙家唯一血脈,晉國公主即趙氏孤兒的母親託付草澤醫生程嬰將孤兒帶走,並自縊身死。
程嬰將趙氏孤兒藏在藥箱中,欲帶出宮門,可又偏遇到屠岸賈部下韓厥。韓厥深知此乃忠良之後,便放走程嬰和趙氏孤兒,後自刎身亡。
屠岸賈搜不到趙氏孤兒,遂下令將全城一月到半歲間的孩子都囚禁起來,並稱如果窩藏趙氏孤兒者再不交出孩子,就將這些孩子全部殺死。
程嬰走投無路之下找到了晉國退隱老臣公孫杵臼,並與公孫杵臼商定,用自己的孩子替代趙氏孤兒。一切安排妥當後,程嬰假意告發公孫杵臼,引屠岸賈到公孫杵臼家中搜到了假孤兒。屠岸賈殺死假孤兒後,公孫杵臼撞階自殺。
程嬰忍辱負重撫養趙氏孤兒,20年後趙氏孤兒長大成人,得知真相後殺死屠岸賈,報了血海深仇。
第4頁 背景介紹
元雜劇的形成,大約是在金元之際,它的充分成熟和興盛,則要到元代前期。這當然有其歷史原因。
城市經濟的繁榮是戲劇成熟與興盛的基礎。宋金時代,在瓦舍勾欄等固定場所,面向城市民眾的各類伎藝演出,已經很興盛。蒙古軍攻佔北方以後,若干中心城市人口激增,財富更為集中,出現畸形的繁榮。
《馬可波羅行紀》記載的元大都,人口眾多,華屋巨室列布,四方珍奇物產匯聚。都市經濟的發達使市民階層相應地壯大,市民不像文人士大夫那麼高雅,卻比鄉村農夫見識要廣,戲曲對於他們是很合適的精神享受。
夏庭芝《青樓集》記載,大都的著名雜劇藝人珠簾秀、順時秀、天然秀、司燕奴等,當時在觀眾中都很有吸引力。
蒙古貴族的愛好也推動了元雜劇的興盛。蒙古人在很長時期內都沒有搞懂儒學到底有什麼用,卻很重視工匠、藝人的價值。他們中多數人的修養不足以欣賞詩詞等高雅的藝術,他們特別嗜好歌舞伎樂。
元代的教坊樂部規模非常龐大,在歷史上是很突出的。元代宮廷中,也經常由教坊司搬演各種歌舞和雜劇。專門作家是使元雜劇發展成熟、繁榮興旺的一個關鍵因素。宋金時期的雜劇、院本都是簡單粗糙的,這是因為編劇者缺乏較高的文化修養。
元初很長時期廢除了科舉,大量儒生由從事戲曲,走上這條謀生道路。這樣有不少文化修養、藝術趣味很高的人投人到這一行業,用他們的文學專長創作劇本。
他們的代表人物是關漢卿,他既懂得表演,能夠粉墨登場,寫作才能又高超,而且了解社會與民眾生活,他加入民間編劇團體「書會」,從事劇本創作,對於元雜劇藝術的提高是很有貢獻的。
第5頁 名言警句
《第一折》
[南呂,一枝花] 兀的不屈沉殺大丈夫,損壞了真梁棟。
被琊些醃臘庸狗輩,欺負俺慷慨釣鰲翁。正遇著不道的靈公,偏賊子加思寵,著賢人受困窮。不是急流申將腳步抽回,險些兒闌市裡把頭皮斷送。
[果州第七] 他,他,他在元帥府楊威也那耀勇,我,我,我在太平莊罷職歸農,再休想鷳班豹尾相隨從。
他如今官高一品,住極三公,戶封八縣,祿享千鍾,見不平處有眼如蒙,聽咒罵處有耳如聾。
他、他、他,只將那會諂諛的著列鼎重害忠良的便加官請俸,耗國家的都敘爵論功。
他,他,他,只貪著目前受用,全不省爬的高來可電跌的來腫,怎如俺守田園學耕種,早跳出傷人餓虎叢,倒大來從容。
《第二折》
[得勝令] 打的我無縫可能逃,有口屈成招,莫不是那孤兒他知道,故意的把咱家指定了?
[程嬰做慌科] (正末唱] 我委實的難熬,尚兀自強著牙根兒鬧,睛地裡偷瞧,只見他早唬的腿腿搖。
《第三折》
[金盞兒]見孤兒額顱上評津津,角頭乳食噴,骨碌碌睜一雙小眼兒將咱認,悄促促箱兒裡似把聲春,緊綁綁難展足,窄狹狹怎翻身? 他正是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未完待續)
(文中所有圖片、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提供者)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