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陽縣春節習俗(光山民俗除夕的習俗)
2023-10-15 06:27:30 1
光山縣的過年多在中午進行。過年的早晨習慣將剩飯吃完,以免留到下一年。
光山縣過年這一天主要的節目有:祭祀祖先、吃團圓飯、貼對聯、守戲燒香、接灶。
1、祭祀祖先
過年上午,家裡當家男人的主要任務是準備祭祀祖先的物品。要非常認真地清洗香桌祭器。香桌是早就清理了的,但還要再用熱水擦一遍;香堂要整理好;香爐要擦乾淨,要將爐裡的上年燒香的殘香除掉,然後擺好;特意買回的紅蠟要發一下(先點亮一次,以保證燒香時很快點著)。接下來是列印紙錢、發香。女人們則在廚房裡準備祭祀的供品和中午的團圓飯。供品主要有煮豬頭或供肉、蒸米飯,為燒紙做準備。紙錢、香燭、豬頭、米飯、酒之類準備就緒以後,就可以放炮燒年紙了。一定要在家人吃年飯以前祭祀祖先。
光山縣燒年紙時香桌上的擺放很不一致。有的即使是鄰居,擺放也不一樣。多數是用整豬頭作為供品,並將豬頭上插一雙或多雙新筷子。這是因為許多人家是在元末明初從江西筷子巷遷徙而來,每逢過年用豬頭供奉祖先的時候,在豬頭上插一雙或多雙新筷子,表示他們不忘故鄉。因此過年上供要將半熟的豬頭盛到盆裡,插上筷子,敬奉到供桌上。有的在香堂前擺三套祭品,在土地神像前擺一套祭品。每套祭品包括一個供菜、一碗米飯、一雙筷子、一個酒盅。香堂前的供菜多是兩葷一素,因為灶君吃素。
家中的男主人是主持祭祀儀式的當然人選。開始燒香的時候,安排孩子們在戶外燃放煙花爆竹。只見男主人先將紅蠟點燃,接著點燃12枝香分插在四個香爐裡,再就是燒紙。燒紙也有講究。首先燒中堂,默念著三代祖宗,保佑子孫後代繁榮昌盛,心想事成;再燒左邊福祿財神,保佑來年財如金山,連年大發;接著燒右邊的灶王爺,期盼一家之主「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來年全家人幸福安康;下來燒土地神,保佑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最後燒門口左右門神,保佑邪祟不進,平安吉祥。紙燒罷,每個神位面前磕三個頭,以示對神靈的虔誠。家中的大人小孩都要來香桌前下跪磕頭,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
2、吃團圓飯
光山縣的團圓飯講究兩點,一是豐盛,二是人齊。主婦多會做最好、最豐盛的食品,即使是吃不完,也要一樣做一點。羊肉做成火鍋、牛肉燉著胡蘿蔔、雞鴨鵝要燉著吃、豬肉多做炒菜、活鯽魚整燉著、鹹魚塊配上大白菜、各式素菜再來幾份。吃年飯講究的是團圓,人沒有到齊不能動筷子。
一家人圍在桌子邊,年長坐上,晚輩圍攏,長幼有序,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對晚輩的慈愛。年飯要慢慢吃,一邊品嘗著佳餚,一邊說笑著家事,歡聲不斷,其樂融融。年飯多是米飯,一人要吃上一點,但鍋裡的飯不會吃完,預示著年年有餘。
3、貼對聯
天黑之前,家家戶戶開始貼對聯。呼兄喚弟,搬凳子扶梯子,你刷糨子我貼對子,你讀上聯我念下聯,好不喜慶。大紅的對聯貼在門前,人人臉上喜氣洋洋。光山縣規矩,貼了對聯,家裡的東西不能拿出門。包括垃圾也不能出門,要留到初二才能倒垃圾。同時,別人家貼了對聯,借你的錢物不能再討要了,要等到下一年再說。
因此,除夕那天,家裡的大人會多次問家人是否借有別人的東西,要趕快歸還。過去有些人家窮困,臘月裡外出避債,年三十回家過年,吃完中午年飯會早早的貼上對聯,以免債主討要。
4、守戲燒香
除夕當天天黑以後,家家戶戶開始燒香。因為除夕一夜連兩歲,要整夜堅守,稱為「守戲」。一般由男主人先燒幾張紙,將中午燒了一遍的香再續上,稱作「圓香」。接下來,整個夜晚都要有人燒香,一直到天亮。光山縣過年燒香的天數不一。有的只燒除夕一個夜晚,有的連燒三天,有的甚至燒到正月十五。
過年夜為了燒香,多數家庭會燒一盆炭火,火裡燒著紅薯、板慄,熬著紅棗銀耳湯。一家人圍坐一起,回顧一年來全家的變化,敘說大人小孩的成績,憧憬來年的美好歲月。主婦會炒好瓜子花生拿來大家分食。半夜還要準備吃食過夜。大人們還需要剁餃餡、包餃子,準備初一早晨的食物。
現在,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節目,那就是看春節聯歡晚會。
5、接灶
除夕夜晚十一點以後,家家戶戶趕到燃香快要落爐、需要接續的時候,開始接灶。一般是先燒一些紙,接上香。每份供品旁邊擺上裝在盤子裡的水果或點心,稱為「供果」。一個神位再敬上一杯茶。接下來要到大門處燒門神紙,在戶外放炮,恭迎灶王爺回家。在光山縣,除夕晚很難完整的收看春節晚會。因為每到除夕夜晚十一點以後,城鄉炮聲不絕,一直持續到十二點半以後。這一個時段,你想看春節晚會幾乎不可能聽到聲音。外邊實在是太吵了,倒不如去戶外看煙火。
摘自《民俗光山》 編著:陳猛
監製/蔡大恩 方明利 責編 / 梅曙賢 潘雅琪
歡迎朋友圈轉發 轉載請註明來源
光山微視
新媒體,新生活,新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