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文化傳說(你是怎樣跟孩子講)
2023-10-20 18:41:22 2
俗語說「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
不管是農曆的二月初二,還有三月初三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且歷史悠久,從這些俗語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節日都帶著濃重的神話色彩。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真的和軒轅帝有關嗎,你是怎麼跟孩子講三月三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三月三的來歷和風俗。
三月三的來歷
農曆「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古代稱為上巳節。
三月三可推倒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
晚清文人楊靜亭編著的《都門雜詠》中就有一首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七言詩:「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農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宮觀(如: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裡頌經祈禱。
農曆三月三也是通靈人士,如女巫、神漢等宴請鬼神的日子。在這一天通靈人士常聚在一起歡慶,並擺宴席宴請鬼神,以感謝他們賦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除了漢族以農曆「三月三」為傳統節日外,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間,至今還保留著「三月三」賽歌會的習俗。雲南的少數民族,在農曆三月三這一天,許許多多的青年男女成群結隊對歌定情,互贈信物,幽會於密林深處,這場面和漢族的情人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月三的習俗
不同的民族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和飲食文化。
壯族:
廣西壯族以善於唱歌為著稱。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對唱,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為最隆重。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漢族
1.「三月三」,正是大地回春、草長鶯飛的日子,因此,古人便有了吃薺菜、煮雞蛋的傳統習俗。薺菜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在我國的一些地方,每逢農曆「三月三」前後,薺菜便長莖開花,婦女們便會採摘下來插在髮際,以展示清新美麗。
2.吃青團,重慶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抬巴蔓子的偶像繞城遊行,後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彩,燃放爆竹,熱鬧非凡。
侗族
多於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
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雲南羅平八達河一帶的布依族的「三月三」,還是男女青年唱歌對調的傳統節日。前後三天,布依族男女青年要舉行盛大的遊山、對歌和交友活動。歌手們可以在這樣的場合中大顯身手,憑著即興作詩吟唱的天才,能和對手連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長的時間。有許多男女青年通過這些活動建立了愛情關係。
黎族
「三月三」是世居中國南部海南島的黎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為期一天。節日這天,當地黎族人民舉行預祝「山蘭」(山地的旱谷)和打獵豐收的活動。同時,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清早,姑娘們便穿上豔麗的筒裙和無花邊的黑色上衣,提著五香竹筒,向五指山匯集。
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以上是我搜集的關於「三月三」的來歷和風俗,你是怎麼跟孩子講三月三的?歡迎留言區評論留言。喜歡的,可以關注留言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