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前的區有哪些(北京16個區名的由來)
2023-10-20 05:15:13 1
北京這16個區的區名是因何而來的?如果您也不清楚的話,今兒個剛好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
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東城區
標誌物:故宮
東城區因位於北京城內城東部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早在遼代,東城區這片土地上已經出現了村落。它是元、明、清三代皇宮的所在地。民國時,位於當時的內一、內三等區。新中國建立後,隨著區域的劃分和合併,東單、東四兩區合併成了東城區。
西城區
標誌物:景山
西城區因位於北京城內城西部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西城區的歷史要從元代開始,元、明、清三代它都位於城西半部。想當年:元大都,五十坊,西城內有十九坊。清八旗,有四旗,皆在西城內駐防。建國後,劃區域,十六個區頻調換。直到一九五八年,西單西四成西城。另將馬甸給西城,自此西城已「圓滿」。
朝陽區
標誌物: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朝陽區因位於朝陽門外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自秦至唐,朝陽區歸屬於薊縣。遼時它歸燕京道析津府所有,金時又歸大興府。到了清代,歸順天府。隨著區域的劃分,它先是叫北京市東郊區,後又被稱作北平市東郊區,直到1958年,改稱為朝陽區,並延續至今。
宣武區
標誌物:法源寺
宣武區因位於宣武門以南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北京城素有六朝古都之稱,作為這六朝古都之始的金中都,就是在如今的宣武區,可見其歷史之悠久。提起宣武的歷史,宣南文化自然是重中之重。而宣武區是北平外二區和外四區合併的產物,也就是前門西部和宣武區的並稱。如今宣武區已經併入了西城區。
崇文區
標誌物:明城牆遺址公園
崇文區因位於崇文門以南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打從元代起,達官顯貴們就在如今崇文門一帶修建豪宅。明永樂年間,朝廷下令修建天壇,正統年間修建正陽門箭樓,嘉靖年間開始修築外城。場面之浩大,可想而知。建國後,經過了一系列的並區調整,以前門大街為界,劃分為宣武、崇文二區。如今崇文區已併入東城區。
因山勢、地勢而得名
海澱區
標誌物:頤和園
海澱區因歷史上此地有大片水域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兩次慘遭劫掠應該是海澱區最飽經憂患之所在。由於清代在此大規模地修建皇家園林,使得有了圓明園、頤和園陪襯的海澱區在愈發金貴的同時,也成了眾矢之的。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它所受的災禍較之別處都要猛烈。儘管災禍重重,但許是有那片寬闊明澈的水域滋養著這方水土吧,使得它蓬勃至今。
石景山區
標誌物:八大處
石景山區因「燕都第一仙山——石經山」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建國初期,在撤銷了宛平縣之後,成立起包括石景山區在內的幾個區。起初石景山區並在豐臺區,直到1967年才獨立出來。
房山區
標誌物:周口店遺址
因境內的大房山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金定都之後,於大防山建立起陵寢。元代時還只是房山縣,歸入北京後,更名為房山區。
平谷區
標誌物:京東大溶洞
因三面環山,中為平原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漢代已建有平谷縣,儘管這其間境域多變,但縣名一直延續至今。
密雲區
標誌物:古北水鎮
因密雲山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若探究密雲之始,還得從秦代說起秦始皇所置的漁陽郡、漁陽縣,是密雲區的「雛形」。明洪武元年,密雲縣隸屬於順天府。民國時期縣隸屬於京兆,後又改隸河北省,最後歸於北京。
門頭溝區
標誌物:潭柘寺
門頭溝區因一條溝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周武王時期,門頭溝區先屬薊,後屬燕。明嘉靖年間,歸屬宛平縣。解放後,它一部分屬河北省宛平縣,一部分屬北京市第16區。之後這兩部分全併入京西礦區,直到1958年,京西礦區最終改稱為門頭溝區。
因縣而得名
通州區
標誌物:燃燈佛舍利塔
因境內的路縣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早在新石器時期,如今的通州區境域內就有了人類活動!西漢初始,曾建有路縣,後改為通縣。歷史上的通州是水陸進京、商賈貨運的必經此地,因而亦是繁榮富庶之地。
順義區
標誌物:元聖宮
由明朝的順州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明朝時,如今的順義區由順天府管轄。民國十年時,當時的順義直屬於河北省。1948年,隨著順義縣城的解放,1958年又將其歸入北京市。直到1998年,才改為順義區。
因避諱而得名
延慶區
標誌物:龍慶峽
因避諱皇帝名諱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戰國時期,如今的延慶縣名為「居庸」,元代更名為龍慶州,後因避諱而改作延慶。改名之後,它先後被叫作延慶州、延慶縣,直到歸屬北京後,才定名為延慶區。
因人物而得名
昌平區
標誌物:明十三陵
因漢代的昌平侯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自周以來,今日的昌平先屬薊國,後歸燕國。西漢初始時,設有昌平縣。這之後昌平便分屬京兆區和河北省。劃入北京市後,才逐漸得名為昌平區。
因祥瑞之兆而得名
大興區
標誌物:團河行宮
因取興旺發達之意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如今的大興區是中國最早的建制縣之一,在元明清三代,它為「天下首邑」。1958年3月前它歸屬於河北省,在經過由縣到區、由區到縣、再由縣到區的更改後,終於將大興區確定下來。
懷柔區
標誌物:紅螺寺
因《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而得名。
歷史時間軸
翻看史書,早在唐太宗貞觀年間已設立起懷柔縣。在古代漢語裡,「懷」是來的意思,「柔」是安撫的意思。「懷柔」即是寓意著民族團結,是個好兆頭。
因何得名暫不確定
豐臺區
標誌物:盧溝橋
豐臺區得名緣故有三。
歷史時間軸
商周時,朝陽區尚位於「京郊」(薊縣的郊野)。它之所以得名豐臺,緣由有「三說」。
一說是:金朝出「別墅」,名曰「遠風臺」。明朝現村落,名曰「風臺村」。風臺逐漸成了豐臺;
二說是:金代有豐宜門,門外設拜郊臺,豐臺之名取自豐宜門之「豐」,拜郊臺之「臺」;
三說是清朝有「豐臺鎮」,設區時因鎮名而得。
如此一來,您頭腦中是不是有了基本的印象呢?這區名的確定還蠻有趣呢,您覺得哪個最有意思?
創作不易,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