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為什麼跟康有為決裂(梁啓超與康有為)
2023-10-20 01:23:03 3
大家都知道,清末民國初年,有一對師徒一直活躍在中國政治舞臺上,這對師徒就是康有為與梁啓超。人們對這對師徒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戊戌變法,後來變法失敗後兩人就此分道揚鑣,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那麼對於梁啓超與康有為,人們到底更尊重誰呢?通過他們不同的晚年生活來看,梁啓超是真君子,康有為是偽聖人。
梁啓超,1873年生於新會茶坑村的一個士紳家族,後來成為了中國近代以來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1890年,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梁啓超通過好友陳千秋認識了當時已經頗有名氣的康有為,而梁啓超早已對康有為關於時政的一些見解和學識大感欽佩,於是決定拜入康有為門下,成為他的弟子。
拜康有為為師是梁啓超一生中的重大轉折,從此梁啓超走上了改良派的道路。但維新變法失敗之後,師徒展現了不同的風貌。師徒兩人避居日本後,徒弟梁啓超一直堅持著改良主義,師傅康有為卻成為了封建主義的捍衛者。
梁啓超是一個真正的智者和愛國文人。隨著《辛丑條約》籤訂後,梁啓超慢慢意識到了滿清政府已經無藥可救和過於腐朽,於是梁啓超從堅定不移的保皇派走向民主派,追求民主自由成為了他的口號。1914年,袁世凱取消國會,進入獨裁專制的統治,梁啓超深感不滿和憤怒。
在袁世凱試圖恢復帝制的時候,梁啓超公開對袁世凱怒斥和宣戰,發出了討袁檄文。袁世凱病死後,1917年,梁啓超毫不留戀權位,果斷地結束了自己的官路生涯,開始育人教書。在梁啓超的精心培育下,他的子女大多成才,出現了一門三院士,可以說梁啓超無論是生前還是生後,都對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康有為的晚年走向了墮落生涯,在權力和享受中迷失了自我。康有為在日本避難期間,對腐朽的滿清王朝念念不忘,一直追求著君主立憲,可是,康有為真正有用行動表達自己的赤誠之心嗎?
答案是沒有,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在流亡它國期間,康有為一直在打著光緒帝的名義向保皇派人士索要錢財,以滿足自己的口服之欲。當清朝倒臺,袁世凱恢復帝制的時候,康有為成為了帶路黨,支持袁世凱稱帝,同時號召世人尊孔。
要知道,彼時的儒學已經完全喪失了過往的精髓,已經非常腐朽不堪,不知道一直支持變法的康有為到底為何變成這副醜陋的模樣。甚至,到老的時候居然還被美色所迷,一個花甲之年的老人利用自己的權勢執意娶一個18歲的年輕女子為妾。
1927年,康有為病逝於青島,他的前半生值得我們敬佩,然而後半生卻令人非常鄙夷。
兩年後,即1929年,梁啓超在北京去世,梁先生的一生無愧於中國,他的光輝事跡永垂不朽。
參考文獻:
《康有為與梁啓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