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800字讀書筆記
2023-10-06 11:29:59 2
在寒假,我看完了古典名著《儒林外史》,自己感慨萬分,原來科舉制為清朝培養了那麼多的庸才。
《儒林外史》主要講述了清朝許多因科舉制引發的故事,其中令我影響十分深刻的就是嚴監生,那個知名的吝嗇鬼。
科舉制度造就了一批社會蛀蟲,同時也毒害著整個社會。溫州府的樂清縣有一農家子弟叫匡超人,他本來樸實敦厚。為了贍養父母,他外出做小買賣,流落杭州。後來遇上了選印八股文的馬二先生。馬二先生贈給他十兩銀子,勸他讀書上進。匡超人回家後,一面做小買賣,一面用功讀八股文,很快他就得到了李知縣的賞識,被提拔考上了秀才。為追求更高的功名利祿,他更加刻苦學寫八股文。不料知縣出了事,為避免被牽累,他逃到杭州。在這裡,他結識了冒充名士的頭巾店老闆景蘭江和衙門裡當吏員的潘三爺,學會了代人應考、包攬訟詞的「本領」。又因馬二先生的關係,他成了八股文的「選家」,並吹噓印出了95本八股文選本,人人爭著購買,五省讀書的人,家家都在書案上供著「先儒匡子之神位」。
不久,那個曾提拔過他的李知縣被平了反,升為京官,匡超人也就跟著去了京城,為了巴結權貴,他拋妻棄子去做了恩師的外甥女婿,他的妻子在貧困潦倒中死在家鄉。這時,幫助過他的潘三爺入了獄,匡超人怕影響自己的名聲和前程,竟同潘三爺斷絕了關係,甚至看也不肯去看一下。對曾經幫助過他的馬二先生他不僅不感恩圖報,還妄加誹謗嘲笑,完全墮落成了出賣靈魂的衣冠禽獸。
仕途,有多少人在那上面奔波致死,卻一事無成,那些成功的人,有多少是為了錢,想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又有多少人是威震清廉,恐怕是少之又少吧。而且想匡超人這種人,更是令人難以啟齒,看來讀書之前,要先學會做人,不然有再多的學問又有何用?
所以,在以後,我們在增長學識的同時,也不可蒙蔽自己的內心,要做一個善良,正直知恩圖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