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史力行為群眾辦實事(我為群眾辦實事何平)
2023-09-23 16:02:33 2
怎樣學史力行為群眾辦實事?十月的凌海市新庄子鎮姜木村迎來了最繁忙的時節,一輛輛大貨車停在路邊,村民們將一箱箱地瓜搬到車上戴著眼鏡的駐村第一書記何平和村民們一起利落地把地瓜分裝到印刷好的包裝箱裡,稱重並仔細核對訂貨單——,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怎樣學史力行為群眾辦實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怎樣學史力行為群眾辦實事
十月的凌海市新庄子鎮姜木村迎來了最繁忙的時節,一輛輛大貨車停在路邊,村民們將一箱箱地瓜搬到車上。戴著眼鏡的駐村第一書記何平和村民們一起利落地把地瓜分裝到印刷好的包裝箱裡,稱重並仔細核對訂貨單——
2021年8月,何平被遼河油田公司選派到姜木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不當『鍍金』幹部,駐村更要『駐心』。」 何平在上任之初就暗自下了決心。
為了讓鄉親們儘快熟悉自己,何平買了輛自行車,一戶戶進,一家家聊,臉被曬黑了,何平的筆記本上的內容也越來越多,有幾個問題被他反覆記錄:地瓜產量高,中間商差價大;養殖戶賠錢;特殊家庭需要特別照料……
姜木村人多地少,一直以來以種植地瓜和土豆為主的村民想致富卻沒有門路。姜木村地瓜產量很高,可中間商收貨價格僅是市場價的1/3。「不用中間商,自己想銷路。」何平為地瓜設計了包裝箱,幫助村民組建了銷售微信群,逐漸打開了網上銷路。
「過去我們通過中間商賣的價低,如今能多掙不少。」村民田仁對今年的收入很滿意。近一個月時間裡,姜木村通過網絡銷售地瓜300多箱,增收近1.5萬元。
去年,受疫情影響,村裡一直以大棗和樹皮做雞飼料的蔣洪文家,因為雞蛋賣不上價,兩口子鬧起了矛盾。何平在調解過程中發現,蔣洪文是個有心人,這樣配比飼料,可顯著提升蛋黃比重,口感更好。他第一時間與凌水小鎮購物廣場內的超市商議,幫助蔣洪文家牽線搭橋,給雞蛋找到了穩定的銷路,價格也合理。去年10月到今年3月,蔣洪文家銷售雞蛋6000盤,實現增收1萬元,目前更是供不應求。
走訪時,何平發現,雖然全村已脫貧,但有3個家庭需要特別照料。
村民姚文君的兒子去年突發腦出血後一直昏迷,老兩口為了照顧兒子,無法勞作。65歲的李福祥無兒無女,左腿有殘疾,沒有勞動能力。何平就常去幫助這兩家幹活、打掃衛生,送生活用品及部分非處方藥。村民劉松展和父親二人相依為命。父親患腦血栓後,無法獨自生活。去年,劉松展考上了離家11公裡遠的凌海市第一高級中學,他帶著父親一起去上學,學習之餘還要照料父親的生活起居。孩子的孝順,讓何平感動,孩子的辛苦,更讓他心疼。他就此事與高升採油廠黨委匯報溝通,為劉松展爭取到了每年4000元的助學金。
村民說何平「能吃苦,不嬌氣」。有位老人說,何平就像她孫子一樣親。在何平看來,這就是對他工作最好的肯定。
今年,姜木村黨支部被評為市裡的「五星堡壘」,黨建工作從中遊到先進,其中,何平功不可沒。
「何平書記一來就將黨建記錄本、發言材料整理成冊,開始我並不理解他的用意,直到在一次支部黨員大會上,他把裝訂成冊的資料拿到大家面前。」黨員劉學棟介紹說,看到自己的發言材料被精心保存,此後的每次開會,黨員們都積極參加並踴躍發言。
駐村一年多,有付出、有感動、有收穫。何平也在一件件解決村民需求中實現了他當初「駐心」的諾言,他筆記本裡未辦的內容也越來越少了。
(遼寧日報記者 曲 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