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最著名的絕筆詩(並稱為34)
2023-09-23 18:43:44 1
三百五篇,優柔而篤厚,選出焉,故極其平易,而極不易學。予嘗讀詩,
以選求之。如曰:駕言陟崔嵬。我馬何虺隤。我姑酌金罍。維以不永懷。如曰:自子之東方,我首如飛蓬。
豈無膏與沭。為誰作春容。詩非選也。而詩未嘗不選。以此見選實出於詩,特從魏而下,多作五言耳。故
嘗謂學選而以選為門。則選為吾祖宗以詩求選,則吾視選為兄弟之國。予言之而莫予信也。一
日,吉水張彊宗甫以木雞集示予,何其酷似選也。從宗甫道予素,宗甫欣然。便有平視曹
劉沈謝意思。三百五篇,家有其書,子歸而求之,所謂吾道東矣。鹹淳癸酉長至,裡友
人文天祥書於楚觀。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自號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廬陵縣(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 )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二十一歲的文天祥中進士第一,成為狀元。一度掌理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直言斥責宦官董宋臣,譏諷權相賈似道而遭到貶斥,數度沉浮,在三十七歲時自請致仕。德佑元年(1275年),元軍南下攻宋,文天祥散盡家財,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時,因內部失和而退守餘杭。隨後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與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主帥伯顏被拘留,於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不久後在福州參與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又自赴南劍州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衛王趙昺繼位後,拜少保,封信國公。後在五坡嶺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三年,屢經威逼利誘,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明代時追賜諡號"忠烈" 。
文天祥多有忠憤慷慨之文,其詩風至德佑年間後一變,氣勢豪放,允稱詩史。他在《過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氣勢磅礴,情調高亢,激勵了後世眾多為理想而奮鬥的仁人志士 。文天祥的著作經後人整理,被輯為《文山先生全集》。
歡迎您瀏覽《文墨潤無聲》,其旨在傳承紅色文化精髓,創新提升文化品質,展示書畫文化魅力。將秉持傳承發展理念,不斷創新思維方式,謀劃拓展發展途徑,聚合優秀藝術資源,豐富文化藝術內涵。努力把文墨潤無聲辦成書畫文化藝術溝通交流的平臺,向社會提供優質書畫藝術作品的平臺,為書畫藝術健康繁榮發展,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貢獻。
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
歡迎您聯繫
聲明:本平臺推送的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可直接聯繫頭條號後臺,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