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糧價是漲還是跌(大宗商品2次被點名)
2023-09-23 14:57:33 1
原創出品,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年初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一度成為熱點話題。
5月23日,國家發改委等5個部門召開會議,約談大宗商品重點企業。然而僅過了2天,5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再次提及應對大宗商品的價格異動。當前,全球各國正處於疫情後的經濟全面復甦的時期,同時也是全球經濟格局重組的重要時期,各國經濟體都加大放金融放水,超發貨幣,引發經濟通脹,從而使金融、能源、糧食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甚至有一些品種價格連創新高。
而國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輸入性通脹的影響,引發大宗商品的劇烈波動。而此時兩次點名大宗商品,其背後釋放了至少3層意思。
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既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鄉村振興提升戰略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疫情後經濟全面恢復之年,同時更是國內經濟格局從過去以國際大循環為主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重經濟格局轉變的關鍵之年。那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穩定經濟無疑是最大的主基調。
經濟背後是產業,產業的源頭是生產,而大宗商品則是生產的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直接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進而引發產業鏈的波動,如果再繼續發酵,則會傳導到消費層面,產生不利影響。
所以第一個信號很明顯,就是要給產業降溫,穩定經濟基本格局。
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一方面是經濟應對措施引發的,另一方面則是投機資本的炒作。回顧歷史,任何一次經濟危機都不乏有資本炒作的身影,本次自然也不例外。
國內市場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通過囤積居奇、操縱價格、哄抬物價等方式把供需差距進一步放大,造成市場供需緊張的氛圍。價格波動本來是正常現象,但往往會被投機資本利用而加劇市場的波動。所以,這次的點名也是對這些炒作直接喊話。
糧食幾乎是很多產業的基礎原料,同時糧食也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生存的重要產品。而糧價的變化,導致很多企業成本大增。以玉米為例,玉米價格的上漲雖然沒有導致口糧的緊張,但是卻直接導致了飼料企業成本的上升,進而飼料價格大幅上漲,於是豬雞等養殖成本飆升。目前養豬產業部分虧損,陷入了「肉貴傷民,肉賤傷農」的怪圈,這對長期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這次點名中明確提到「做好鐵礦石、銅、玉米等大宗商品價格異動的應對」,直接點名玉米,這對玉米的後續走勢來說,形成一定的降溫壓力。
一方面,玉米後續走勢要看市場供需情況,但前有小麥替代、後有進口玉米的到港,玉米上漲壓力重重。而另一方面,當前政策已很明確,距離出手也只是以差一個動作而已。所以,未來玉米的走勢不宜盲目樂觀,須謹慎觀望。
歡迎關注「新農觀」,一起了解新時代下農業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