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祝壽的習俗(老人祝壽風俗禮儀)
2023-10-14 07:20:47 22
靜樂過年時常在家門上貼「五福臨門」的春聯,所謂「五福」之說,即福、祿、壽、喜、財。《尚書·洪苑》說:「五福,一曰壽,二曰福,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更是把壽擺在第一位,並且闡述了壽與其他四福有著密切的聯繫,比如古人解釋考終命為「皆生姣好以至老也」,說明考終命與壽有一定的關係。可見人的一生,壽是至關重要的。基於上述原因,我國自古便對延壽和壽誕慶祝十分重視。
靜樂民間為生日舉行的壽誕慶祝儀式,俗稱「做壽」「做生日」,一般指1歲、3歲、12歲生日。孩子12歲生日叫做「帶鎖」,由外公外婆(囝婆囝爺)或舅父舅母送圐圙和衣物鞋帽以示慶賀。中、青年生日,一般都不請客慶賀。俗諺「不三不四」,講的就是20、30、40不慶壽,逢這樣的年庚,吃飯時只增加一些葷菜而已。40歲不做壽,還因「四」與「死」諧音,做壽不吉利。壽慶通常是從50歲開始,50歲為「大慶」,60歲以上為「上壽」,兩老同壽為「雙壽」。在壽辰日兒女要給父母做壽。又有「做七不做八」之說,因此,80歲壽辰多延至下年補辦,俗稱「補壽」「添壽」,也有一些地方提前一年慶壽;舊俗還因百歲嫌滿,滿易招損,故不賀百歲壽。舊時,凡大辦壽慶,多是富室且有社會地位之家,貧窮人家一般不做壽。
壽誕禮是每當生日時舉行的人生禮儀,一般是到了50歲,才能稱為「做壽」。但如果父母在世,即使年過半百也不能「做壽」,因為「尊親在不敢言老。」男女壽誕也有不同的稱呼,比如男稱椿壽,女稱萱壽。此外,「懸弧之辰」也指男子生日,「懸誕之辰」則指女子生日。「椿萱並茂」指父母健康。
誕辰日(一般是50歲以上)的慶祝活動,逢十稱大壽,如「五十大壽」「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等。但這種大壽並非真正逢十,而多是指49、59、69等逢九的歲數。因為九在十個數字中數值最大,人們為討個吉利,故形成了這種「慶九不慶十」的風俗。做大壽前富裕人家一般要向至親好友發壽柬。壽柬是專門用來邀請親友前來參加自己長輩壽辰的請帖,通常都是由子孫或親友具名,壽星自己不具名。壽柬的格式與寫法除了遵循請帖的要求外,還有一些固定的用語,如父親稱「家嚴」,母親稱「家慈」。一般是在做壽的三日前發送請柬,否則就被視為失禮。故民諺曰:「三日為請,二日為叫,當天為提來。」親友接到請柬,便準備壽禮,屆時前往拜壽。主人則要大擺壽宴,款待賓客。
過去靜樂富裕人家都有給老人慶壽的習俗,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家要給老人祝壽,特別是有錢人家,過六十、八十壽辰較為隆重。到時要置辦酒席,大宴賓客。有的人家還請和尚念經,為老人祝福。親戚來祝賀,有的用白面蒸21個壽桃作賀禮。晚輩都要給老人磕頭。有送匾、字畫、衣服、菸酒,近年來時興給老人過壽穿大紅衣服、送生日蛋糕,唱「祝你生日快樂」等歌。一般「80大壽」要隆重一些,80大壽過後每隔五年都要由子女祝賀、闔家聚餐、合影以作留念,有的還請戲班唱三天戲。靜樂有句俗語「男虛女實」即是男人過壽比如:80大壽實際是79歲過壽,而女的80歲就是80歲過。
(楊秀川 王彥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