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關於家鄉的名人作文
2023-10-14 05:34:39 2
【篇一】家鄉的名人作文
長城腳下,黃河之濱的府谷,自古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我最崇拜的就是有「西部歌王」稱號的王向榮。
王向榮出生在蒙、晉交界的陝北綏德,後來移居府谷。父母都是著名的二人臺、山曲藝人,他從小就受到民間音樂的薰陶。十三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他不得不很早就挑起生活的重擔。幹農活、打小工、挖煤碳、當瓦工、跑口外……用他的話說是:「三百六十行,我做了一半。」正是這艱難的生活,讓他的歌聲中充滿了無盡的滄桑感,而在蒼涼中又能給人奮起拼搏的力量。
1978年,他以一曲《五哥放羊》代表府谷縣參加榆林地區的文藝調演,一舉獲得一等獎。1979年,以地方戲《姑嫂挑菜》、二人臺《打金錢》參加陝西省文藝匯演,再獲兩個一等獎。1980年,他和神木一個小夥子進中南海演出,王向榮讓鄧小平等中央首長觀看了自己的才藝。之後,他多次隨代表團去法國、英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演出,他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喜歡上了中國名間音樂。為中國民間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年,他出了中國首張完全清唱的民歌專輯《「陝北歌王」——王向榮》,專輯中收錄了35首在原生態下錄製完成的民歌。
「山丹丹那個開花喲!紅豔豔,毛主席領導咱們打江山……」粗狂、豪放、嘹亮的歌聲又一次在耳畔迴蕩。他的歌聲就像養育他的黃土高原一樣樸實厚重。但願他的歌聲傳的更遠更久。
【篇二】家鄉的名人作文
我可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在山東提起莫言可沒有不知道的,他可是我們山東人的驕傲。
他從出生起就吃不飽,趕上大多數中國人餓得半死的年代。每次開飯,他匆匆把自己那份吃完,就盯著別人的碗號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公然地搶奪食物吃。有一次學校拖來了一車好煤,他拿起一塊就放在嘴裡嚼,同學們也跟著一起嚼,都說越嚼越香。一上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他們就在下邊嚼煤,咯咯嘣嘣一片響,全都一嘴烏黑。1976年,找了一個不會餓肚子的生計——當兵。分到新單位時,他一口氣就吃了8個饅頭,可肚子還沒填飽,但也不好意思再吃了。
後來,一開飯,莫言就狼吞虎咽的,生怕沒吃的。身邊的人都說他吃起飯來像叫花子。他為了不讓別人笑話他,便一心要改正——吃飯時要吃慢一些,夾菜只夾一點兒,也不要吧唧嘴巴。可以見到好吃的,他就按捺不住了。僅僅體驗過飢餓的感覺不足以成為一個作家。他走向文學這條道路是因為一個大學生。這位大學生告訴他有一位作家,因為寫了一本書,獲得了許多稿費。聽說自從他獲得稿費的那一刻起,他就一日三餐吃餃子,還是肥肉餡兒的。想想都讓人流口水。要知道,一日三餐都吃肥肉餡兒的餃子,在那個時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呀!正是大學生的一句話,在莫言心底種下了一個堅定的種子——我要當作家!!!這個種子在莫言心裡發芽,生根,開花,直到結果。
解放軍藝術學院招生,莫言千辛萬苦成為文學系其中一員。當時軍藝正在改造,四處都是泥漿黃土,相當的接地氣。莫言接著地氣,在學習期寫出了諸多精品之作,《透明的紅蘿蔔》就是其中之一。《透明的紅蘿蔔》是莫言的成名作之一。莫言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可以「一日三餐都吃肥肉餡兒的餃子了」。莫言,我們為你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