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驅和四驅的優缺點(前驅後驅四驅)
2023-10-14 14:51:01 3
現在人們對車的需求漸漸的從代步工具轉向了富有駕駛樂趣的「玩具」,那如何才能提升駕駛的樂趣呢?只是大馬力發動機和緊緻且運動的底盤還是遠遠不夠的,汽車的驅動形式也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我們最常見的驅動方式就是前驅,大多家用車都是 前驅的形式,那他和後驅、四驅又有什麼差別呢?
一、前驅前置前驅是我們最常見的一款驅動方式了,大部分的家用車都是採用前置前驅的驅動方式。優點:增加內部空間:因為前驅車沒有傳動軸,所以在空間的利用上有更多的餘地;造價低、效率高:部件比較少而且集中,並且由於動力傳遞直接,減少了損耗,運轉效率高;減輕重量:另外前驅車的機械組件少而且簡單,所以能減輕不少重量。缺點:操控性較差:由於發動機和驅動系統等主要部件都集中在車輛前部,車輛後部配重較輕,後輪很容易失去抓地力,尤其是在溼滑的路面上;轉向不足:由於前輪同時承擔了轉向和驅動的功能,因此先天具有轉向不足的問題,高速過彎轉向不足尤為明顯;前橋負荷過大,影響舒適性:因為前驅車前輪既要負責驅動又要負責轉向,並且由於車輛前部配重較大,前輪的磨損更嚴重,加速或制動時對前橋的負擔過重,抬頭和點頭現象更明顯,影響乘坐的舒適性。
二、後驅前置後驅主要是使用在一些運動型的車上。優點:操控性好:後輪負責驅動,令前輪可專注於轉向工作,因此轉向時的車輛反應更加敏捷;加速表現好,舒適度高:因為車輛汽車起步、加速或爬坡時重心後移,後輪作為驅動輪抓地力更強些,有利於車輛起步、加速或爬坡,提供更好的行駛穩定性和舒適度;維修簡單: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局和轉向機構的結構,便於車輛的維修;缺點:成本較高,空間利用不便:後驅車部件多、組裝複雜,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牽引力不足、轉向過度:後驅車在過彎時,由於減速重心前移,後輪抓地力減小,很容易就會甩尾;當然我個人不覺得這是個缺點,這才是後驅車的精華!友情提示:如果駕駛技術一般,在附著力較差的地面行駛,還是悠著點,特別是大馬力的後驅車,給油就漂。動力損耗較大、費油:由於發動機產生的動力需要多經過傳動軸這一步才能傳遞到驅動輪,因此對於動力的損耗必然較前驅車大,一般的使用表現是後驅車較前驅車更廢油。
三、四驅前置四驅主要用在一些SUV上,當然一些性能車也會使用到。另外四驅相比前驅和後驅就要複雜些,一般分為全時四驅、分時四驅、適時四驅這三類。我先來說全時四驅。全時四驅優點:全時四驅是公路過彎極限最高的傳動方式,它可以實現車輛高速過彎時每個車輪分配到最佳的驅動力。因此這種技術被大量講求操控性能的轎車和性能車採用,而裝配它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有效驅動力和過彎極限。缺點:全時四驅的結構相對複雜,成本較高,佔用的空間也比較大,因此不太適合在定位較低,或者體型較小的車型上裝配。同時全時四驅是要消耗功率的,它的傳遞效率比兩驅要低,對於看重經濟性以及發動機動力較小的車型來說,全時四驅也不太適合裝配。分時四驅優點:分時四驅技術很成熟,結構也比較簡單,可靠性好,加上其不用裝配中央差速鎖,成本要比全時四驅低得多。在正常駕駛時採用兩輪驅動的模式,經濟性更高,靈活性也更出色。而在路況惡劣的情況下,選擇四輪驅動又可以提高車子的通過性。基本都是用在一些硬派SUV上。缺點:分時四驅對於公路來說意義不大,並且對駕駛技術要求較高。因為分時四驅接通後相當於硬軸連接,因此採用四驅模式要非常謹慎。在公路上使用高速四驅時記得減小打方向盤的幅度。適時四驅優點:適時四驅的結構比全時四驅簡單得多,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還有利於降低整車重量。它適合於前橫置發動機前驅平臺的車型配備,這使得許多基於這種平臺打造的城市SUV或者四驅的轎車有了裝配四驅系統的條件。缺點:目前絕大多數適時四驅在前後軸傳遞動力時,會受制於結構本身的缺陷,無法將超過50%以上的動力傳遞給後軸,這使得它沒有全時四驅和分時四驅的動態調整範圍那麼大。其實說白了四驅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四個輪子同時驅動,減少溼滑路面的打滑,起步相對較快,對於一些附著力較差路面的通過性比較好。整車比較平穩,不會出現嚴重的側傾現象,在高速過彎時也能增加側向支撐,增加轉彎的極限性。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成本比較高,畢竟需要同時驅動四個輪子增加了成本。總結對於日常代步來說,前置前驅就夠用了。成本較低,性價比高。如果需要體驗過彎甩尾的酸爽,那麼我建議你選擇後驅車啦。如果真的需要越野,或是跑一些直線加速尋求刺激的加速感,建議選擇四驅車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