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所有的村鎮歷史(藁城部分村名來歷-看看有你們村嗎-連載)
2023-10-15 14:19:38 2
崗上鎮坐落於藁城西部,西距石家莊市區10公裡,307國道、石黃高速公路、機場路分別貫穿鎮境中部、北部、東北部。西部與石家莊(良村)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鄰,東部、南部分別與廉州鎮、丘頭鎮接壤,北部隔滹沱河與九門鄉、 南董鎮相望。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達,是全區經濟、文化重鎮。
崗上村村口
全國文明村-功德錄
崗上村利用《功德錄》涵養村風民風的先進典型,深入挖掘《功德錄》的精神內涵,大力推廣崗上村以德治村的成功經驗,人民群眾的文明素質不斷得到提升,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
崗上鎮地圖
下面介紹各個村名的來歷
崗上
明永樂二年,該村人祖先由山西省洪洞縣老鴰窩遷來此地居住,以鑄鐵為業,傳說鑄造鐵鐘時,鐵水瀉地,凝結成碾盤大的一塊鐵,重一千多斤,人們行走之上日久磨礪,呈放光澤,故取名崗上,沿用至今。該村舊時曾為藁城縣八大鎮之一。
小豐
明永樂二年該村人之祖先由山西省洪洞縣老鴰窩遷來此地定居,因該地西北部有一村莊名為大豐屯,又因遷民初來,戶數又少,故取名為小豐屯。公元1680年從河南省牛家莊遷來一部分居民在該村村北居住,取名叫新安莊。1946年因滹沱河水泛濫,新安莊居民遷至小豐屯村東北角居住,兩村合併,取名為小豐。
故城
據查,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此曾設稾城縣,晉時省之。後人就將此地稱為故城。
雙廟
明永樂二年該村人之祖先由山西省洪洞縣遷來此地居住,因當時該地廟宇甚多,有五道廟、龍王廟、河神廟、土地廟等,並且各種廟宇都是成雙成對的,故取名為雙廟。6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將村名改為「文革」。1982年在地名普查中,又恢復原村名——雙廟。
莊合
明永樂二年,該村人之祖先奉詔由山西省洪洞縣雞窩村遷來此地居住,定名為莊合,沿用至今。
臺西
該村天仙玉女廟碑文記載,該村在明朝以前叫許村。明成化年間,本縣徐村石珤任吏部尚書以後,因「許」「徐」二字音易混,石珤建議許村更名,只因許村村東有三個土臺,所以改名為臺西。臺西商代遺址位於該村東北200米處,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獻
該村劇氏家廟碑文記載,劇家在清雍正年間從本縣尚書莊遷來此地居住,因此村原來就稱顧獻,故仍沿用此名。清朝光緒年間,將「顧」字改為「故」字,稱故獻。
內族
據傳該村昔名叫納簇,是唐代郭子儀存放兵器的地方,後逐漸演變為內族。
大同
據查《藁城縣光緒志》記載為大同,沿用至今。
塔元莊
明永樂二年,該村人祖先奉詔由山西省洪洞縣雞窩村遷來此地居住,取名塔元莊,沿用至今。
西馬村
明永樂二年,馬氏家族奉詔由山西省洪洞縣遷來此地居住,以姓氏取村名為馬村,又因該村的東邊有南、北馬村,該村在其西邊,故又加以方位,稱西馬村。
東邑
該村昔名白塔村,明永樂年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來一部分居民在此處居住,將白塔村改為東邑。
杜村
明永樂二年,該村原杜氏祖先由山西省洪洞縣遷來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為杜村,沿用至今。
西辛莊
明永樂二年,該村人祖先奉詔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此地建立新村,故取名新莊,後演變為辛莊。為區別於城東的辛莊,故在辛莊前加方位,稱西辛莊。
,